10月2日王炳华副县长从县城出发,驱车80公里来到古黑村与我会合后,我们一道走访了我俩挂包的关岔自然村的9户贫困户,与老乡们一一道别后,正式结束了我在古黑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驻村工作生活,将近天。在这驻村的天里,我坚持吃住在村,努力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在金沙江畔、乌蒙山区倾注了自己的汗水与感情。即将离开之时,回顾这两年的工作生活剪影,当做对这两年驻村生涯的总结。

(白路镇政府办公楼上烫金大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我驻村所在的武定县白路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白路镇原名白露,因为此地高山严寒,春夏时气温也如白露时节而得名。白露很有诗意,使人联想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与“露从今夜白”的诗句,可惜为了让老百姓便于书写,后来改为今名白路。白路镇主要有汉族、彝族、苗族、傈僳族等四个民族,在白路汉族是少数民族,白路下辖的10个行政村,只有一个行政村的汉族比例超过一半,其它9个村的汉族人口基本在四分之一左右,当地的彝族群众主要是彝族的纳苏(黑彝)支系,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保留得很好,所以被称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我在村委会的住处)

我年7月31日在古黑村委会报到时所拍,住处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当时打扫后坐在床边看文件,窗外是植被茂密的山坡,夏天时蚊虫很多,早晨经常能听到鸟叫。条件虽然简陋,但这个住宿条件在整个白路镇10个村委会里属于中等,村委会为了欢迎我的到来,特意给我准备了最好的一间房。当时武定的个村委会,客观来说大部分都不具备基本的生活工作保障条件,但有将近名驻村队员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吃住在村,奋战在脱贫第一线。

(布置之后,功能齐全的小窝)

开始住的前大半年,房间里没有WIFI信号、也没有网线接口,手机流量也不够,闲时用看书来打发时间。置办了干粮和吃饭的家伙,最低限度的保证能填饱肚子。物资食粮不丰富那就靠精神食粮来补上。有住的、有吃的、有书看的功能齐全的小窝。

(楚雄州委常委、副州长赵金涛,武定县副县长王炳华来我宿舍走访慰问)

楚雄州委常委、副州长赵金涛,时任武定县委副书记、县驻村扶贫工作总队长何旭,武定县副县长王炳华都到过我宿舍走访慰问,关心驻村工作生活情况。

(进村路的前半段)

(进村路的后半段)

村委会离镇上有9公里,进村路的前半段是白环线石头路,大概有4.5公里,是连接白路与环州两个乡镇的主干道,路上运货的大卡车很多。后半段是水泥路,车少人也少。如果一个人从镇上到村里只能走路,9公里,多步。前半段经常要避让大卡车,后半段路更好走,但在快下雨的天气,后半段的水泥路面上蛇比较多。驻村两年,当地的老乡大多认识我,当他们开车或骑摩托车经过看到我行走在山间道路上时,都会停车喊住我载我一段路或整段路,感谢当地淳朴的老百姓们!

(下村走过的路)

前一天刚下过雨,道路泥泞,车也开不过去,只能踩着路旁的电线杆过去。

(下村走过的路)

没错,这中间就是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条路基本上是扶贫干部走访村民时才会有人经过,为了抄近道节省时间能尽量多走访几户。

(在地里干活)

白路是烤烟大镇,在全州种烟的乡镇里,它的烤烟合同量排第五,古黑村委会是白路的烤烟大村,我在地里进行烤烟移栽,熟悉村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晚上加班)

数九寒天的深夜里,大家在村委会办公室里集体加班。

(学生娃娃周五放学回家的路)

古黑村小离家最远的几个孩子,周五放学后结队一起回家,道阻且长。

(为感谢招行爱心人士的捐赠,学生娃娃唱歌表示谢意)

我们富有爱心的的招行同事,给小学的全体学生捐赠了过冬衣物、学习用具、体育用品等,当时三年级的几个孩子唱歌表示谢意。

(知识改变命运)

离县城90多公里的万德镇团碑小学,校门口刻着“知识改变命运”这六个显眼的大字。我想说的是,知识不仅改变命运,而且让人更加辽阔、更加丰富。相信知识的力量,相信通过知识可以给我们带来改变。

(招银希望小学碑记)

离县城多公里的马德坪招银希望小学看到的竣工碑,是我们招商银行在武定县援建的21所希望小学之一,也是离县城最远的招银希望小学。招行的帮扶在武定无远弗届,即使在离县城公里的金沙江畔。

(猫街镇永泉小学金葵花音乐教室)

招商银行在猫街镇永泉村小捐建的金葵花教室,永泉村是武定县唯一的白苗族村,孩子们在教室里上音乐课。音乐属于博雅教育,旨在培养人的优雅气质,让人摆脱庸俗、唤醒卓异。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曾说过:“我必须学习战争和政治,才能让我的儿子有机会学习数学和商业,以便让他的孩子学习诗歌与艺术。”今年是建国70周年,这盛世如你所愿,贫困山区的孩子能坐在设备先进的音乐教室里学习。

(与扶贫战友王炳华在招商银行行史馆招行英雄前的合影)

“双一百”培训参观行史馆期间,与扶贫战友王炳华在行史馆招行英雄前合影,我们也想当招行英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向上向善,与时间赛跑,将人生理想融入我党的初心使命中。

(下村途中,穿着短袖与七分裤的我给身后的老人与小孩开路)

下村途中,遇到村里的一个老人带着一个小孩,当时快天黑,我们快步行走,在草丛中找路前进。我身着短袖与七分裤,不顾前面的荨麻与荆棘,给后面的老人与小孩开路。总有一种力量让你不惧不畏!

来源:武定县脱贫攻坚作者梁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sqbc/11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