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则案例分享治慢性荨麻疹,从调理脾胃开始
慢性荨麻疹由于多数病人病因不清,治疗起来颇为困难。 临床观察到,大多数病人发病前后有胃肠道异常的改变,如食欲变化、口味的变化(如口苦、口淡、口酸等)、口臭、恶心、纳差、胃痛、烧心、反酸、堵闷、打嗝,矢气增多、大便次数增多、便质异常、排便不畅及气味的改变,病人也常有病情加重与进食相关的情况,或既往经常食用的食物也出现过敏情况。 从中医角度来讲,荨麻疹属风邪致病,而风邪何以致病,是由于营卫功能的失调,而脾胃是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又与肺主卫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内经》“有形寒饮冷则伤肺”之说,说明脾胃与肺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为慢性荨麻疹从脾胃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医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有很好的办法,临床中调理胃肠道症状为主证,治疗慢性荨麻疹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以下介绍4个调理脾胃治疗慢性荨麻疹验案加以说明。 第1例:葛根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赵某,男,32岁,年12月27日就诊。 反复发作风团5月,起病源于5月前贪食冷饮后,睡眠吹风扇而发病,伴发腹部不适,大便溏稀,日行2~3次,舌淡苔白腻,脉数。辨证为邪陷阳明,复感寒邪。 以葛根汤治之:葛根10g,麻黄9g,白芍9g,桂枝9g,炙甘草9g,生姜12g,大枣4枚。 药后1周患者自觉腹部不适感明显减轻,风团减半,发后容易消退,便次转为1次,仍略欠成形。连续服此方1月而痊愈。 本例特点为受风寒后发病,伴胃肠不适,便不成形,每日2~3次,给予葛根汤治疗。葛根汤出自《伤寒论》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该患者下利与表证并存,属太阳、阳明两经合病,治以解表为先兼以葛根升陷止泻,则表里证并除。 第2例:葛根芩连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汪某,女,31岁,年1月15日初诊。 反复发风团3月不愈,伴大便黏而欠成形,有热臭气,舌质红苔黄腻,脉略数,辨为湿热蕴结肠道外发肌腠而发病。 治以苦寒燥湿,方选葛根芩连汤:葛根15g,黄连5g,黄芩5g,炙草5g,焦山楂5g,焦神曲10g。 药服1周后风团偶发,大便黏、味均减,连续调理3周后诸症皆除。 此病例特点反复发风团伴便黏、味,胃肠湿热明显。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此病人外证而兼里热,故以葛根味辛性凉,解表升陷止泻;黄连苦寒胜湿清热,芩连合用止利;山楂神曲甘草消食和中,故收良效。 第3例:桂枝人参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王某,男,29岁,年11月20日初诊。 反复发作风团半年,伴痒重加重1月。患者自诉脾胃虚弱,食后胃易胀,喜温食,大便欠成形,2次/天,遇凉风则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证属脾胃虚寒,表气不固治以和里解表。 方用桂枝人参汤:桂枝12g,干姜6g,白术9g,党参9g,炙甘草6g。水煎服7剂后,风团大减,以守方调理1个月而愈,脾胃功能亦大为改善。 此例病人特点为遇凉风则便溏,说明脾胃虚弱,表气不固。《伤寒论》条云:“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从《伤寒论》原文来看,桂枝人参汤证是主治误下后脾气虚寒而表证不解的方剂,其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寒而有表证同时存在,理气不固则表气不固,治以桂枝人参汤而表里两解。 第4例:白虎汤合调胃承气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杨某,女,39岁,年11月20日初诊。 反复发作风团3月,患者平素大便欠成形,发病后大便转干,口渴不明显,风团发作以午后为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证属阳明经热盛,风热外扰。 治以清下阳明经热,方用白虎汤合调胃承气汤。患者服药1周后即觉风团减半,大便不干,前方加减1个月而愈。 此例病人平素便欠成形,发病后便转干,胃肠变化提示发病线索,加之风团午后多发提示阳明经热,故以清阳明经热的白虎汤加上清阳明经热的重剂调胃承气汤,切中病机而显效。 头发一天就变油,怎么办?很多皮肤病都是吃出来的,你知道吗?有皮肤问题为什么不能喝酒?吃方便面会得牛皮癣吗?专家简介 华华,中国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从事皮肤病性病工作30余年,衷中参西,对常见病中医治疗提出新思路,临床用药追求“量小效高”。 擅长 1、各类皮肤病,包括银屑病、白癜风、毛囊炎、湿疹、慢性荨麻疹、痤疮、黄褐斑、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等。 2、内科常见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gnzz/6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案小儿荨麻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