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有关慢性荨麻疹的认识误区,防治不掉坑
荨麻疹这一术语目前更多地被用于定义一种可呈急性或慢性病程的疾病,而非简单的描述性术语。荨麻疹可表现为风团、血管性水肿或两者共存,约40%病例与血管性水肿有关。 荨麻疹也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值得我们加强对此病的理解和重视。在此结合近两年的相关文献等资料盘点有关慢性荨麻疹的认识误区。 分析:简要地说,急性荨麻疹持续时间不足6周,其中一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变成慢性,通常定义为6周或以上。不过,“慢性荨麻疹”更常用于指代那些停止治疗后每周至少反复发作两次的病情。 若荨麻疹经过较长时间发作不再频繁,则最好称之为“间歇性荨麻疹”或“复发性荨麻疹”,这种表现更像由某种特定的外界原因所致。 分析:急性发作可能有明确病因,如食物、药物或病毒感染,尤其是儿童。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往往很难确定。 分析:约半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病例有活跃的血管性水肿且对H1抗组胺药反应良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由明确的环境因素触发,80%~90%的患者对H1抗组胺药有反应。对H1抗组胺药治疗反应最差的慢性诱导性荨麻疹亚型是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 分析:有数据显示,50%仅有风团(无血管性水肿)的患者在1年内自发消退,80%在5年内出现消退,20%具有风团合并血管性水肿的患者症状可持续20年以上。针对儿童慢性荨麻疹的数据显示,67%在5年内自行消退。 总体来说,大多数慢性荨麻疹患者均可通过治疗来控制疾病,病程长短的预测因素为是否存在物理性诱因、血管性水肿和自身抗体等。 糖皮质激素主要作为抢救措施短期用于那些危及生命的荨麻疹和严重的喉头水肿,通常一次给药或者用药数日,并规律使用抗组胺药物以控制病情。 当需要长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时,或许应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者其他治疗。已有多种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难治性慢性荨麻疹,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环孢素。 分析:饮食控制疗法(俗称忌口)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颇为流行。但是,目前普遍认为,食物过敏引起慢性荨麻疹的很罕见,除非病史上有强有力的证据。 特别提醒:慢性荨麻疹是一类常见的异质性疾病,这体现在年龄、分类、治疗反应等多个方面。了解慢性荨麻疹的认知误区,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医师简介 卢祖乾,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从事皮肤疾病诊疗及科研二十余载,曾先后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受邀到各大学术会议进行交流,并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对各类皮肤顽疾如:青春痘、痤疮、黄褐斑、鱼鳞病、牛皮癣、银屑病、扁平疣、皮肤瘙痒等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有着深刻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使众多皮肤病患者重新走向健康。擅长:皮肤疾病诊断治疗和美容。青春痘、痤疮、黄褐斑、鱼鳞病、牛皮癣、银屑病、扁平疣、皮肤瘙痒等皮肤病。 审核医师:卢祖乾 文章编辑:皮肤病信息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gnzz/8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别大意冬天止不住的痒,不小心可能会l
- 下一篇文章: 肤康科普春季如何解决荨麻疹反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