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说经方明明是荨麻疹,医生却
M某,女,62岁,因“皮肤起风团瘙痒1月”于.7.31来诊。 01病史介绍患者皮肤起风团、瘙痒1月,既往有类似发作,在我处治愈。此次再发1月,外院注射激素、外搽炉甘石及内服中药等治疗均不能控制。 现全身仍起大片风团,剧痒,早晚尤甚,皮疹发热发烫感,发作喜凉,痒甚喜搔抓、烦躁。平素怕冷、连夏季都害怕接触冷水。汗出多、汗后恶风甚。稍觉疲倦,脾气急躁、多处就医不效略显郁闷。口干,无口苦,喜温饮,胃纳佳,饮冷胃不适,胃脘堵塞感。夜寐可。大便1日3-4次、干稀不调。小便稍灼热。 舌淡暗胖大苔白厚脉浮数。 否认药食过敏史。 02诊断中医诊断:瘾疹(少阳太阴证) 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03辨证论治四诊合参,考虑少阳太阴合病,兼有水饮,拟半夏泻心汤合枳术汤加减。 处方: 黄连5g黄芩15g法半夏18g党参15g大枣25g甘草15g干姜15g麸炒枳壳10g麸炒白术10g白鲜皮20g防风10g,共7剂,水煎内服 外用: 艾叶60g石菖蒲30g地肤子30g防风15g,共3剂,水煎外用 04复诊.8.7二诊: 药后风团瘙痒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减轻,近两天未再发风团,已无瘙痒。胃脘堵塞感明显减轻。 效不更方,前方加黄芪益气固表,共7剂,水煎内服! 05随访年1月底随访,患者诉服药两周风团瘙痒已消失,近半年只因接种某疫苗后轻微发作一次,自行服用氯雷他定后可以很快消退,此后便未再发作。 06按语皮肤病辨证注重整体和局部相结合。从皮损局部来看,皮肤起风团,瘙痒剧烈,发热发烫、喜吹凉风,加上脉象浮数,为表有郁热。从整体来看,素来恶寒,容易出汗、汗后恶风,为太阳表虚;患者口干,语速快,脾气急躁,多处就医不效而略显郁闷,为少阳证;饮冷胃不适,大便干稀不调,为太阴虚寒证;胃脘堵塞,舌胖苔白,为水饮所作。 诸症呈现“上热下寒”的少阳太阴合病状态,而又以“心下痞”最为突出,当治以辛开苦降,寒热并调,清上温下,逐心下之水热互结,通调升降之气,选用半夏泻心汤。 再者,患者水饮征象非常明显,故合入枳术汤。临床中,运用半夏泻心汤时有几种常见的加味方法,一是加橘枳姜汤,可以解决胃胀满,二是加枳术汤,可以解决胃胀甚、水饮明显的情况。枳术汤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后世多运用在水饮或食积结于心下而影响脾之健运的胃脘痛和痞满证。正与此例病机契合。 另外,针对皮肤的不适,仅适证加入白鲜皮清热止痒、防风疏风透邪。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有太阳表虚,初诊为何不合入玉屏风散之类加以固表?我想应该是,考虑到目前为急性发作,虽有表虚,也暂不宜固表,必先驱邪外出,以免闭门留寇。这即是老师提到的:具体辨证论治时,整体与局部,孰轻孰重、孰主孰次、孰先孰后,又当依据病情具体考虑,而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轻重缓急、先后主次之分。1 二诊时,肌表邪气驱除殆尽时,依证加入黄芪,即与白术、防风合成玉屏风散,以顾护卫表。再开七剂,予以巩固。半年后随访,疗效甚佳。 上述方案,实则调整体质以及治疗肠胃的方剂,却能迅速阻断皮肤病的发展并最终控制,这其中的奥义不得不深思。欧阳老师在其著作中就曾提到:……不妨抛开皮病而先治此证,常收不治皮而皮病自愈的效果。此中关键,在于对整体观念的动态把握,即某个时空辨证点上出现某方证,但当选其适宜之方,而不为病名所囿。2 焦树德老中医也提到:在临床上运用辨证论治时,对某一局部症状或某一精神症状,某一脏腑症状或某一功能障碍,都须从整体观念出发,联系整体的生理、病理等关系去观察病机变化,进行辨证论治。3 1.欧阳卫权.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经方辨治皮肤病心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欧阳卫权.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经方辨治皮肤病心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焦树德.从病例谈辨证论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4. 整理:许伟欣刘美方 指导老师:欧阳卫权 版权申明 本文版权归欧阳卫权经方工作室所有,个人转载不受限制,未经原作者允许,不能重新发表于任何个人或机构组织的网站、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hxcf/10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儿童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的治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