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稍微老点的大家族,都有自己的纹章。

这东西是技术革新的产物。因为冶铁发达,骑士们打架有了全身盔甲,但谁也不认谁,只能靠盖个戳分清敌我。这东西中国黄巾军、红巾军的年代就有。不过,欧洲的纹章就没真正实用几天,迅速变成王室贵族用来代表自己历史的象征符号,就是个故事会。

后来,连富商行会也自制纹章。医生行会那个蛇仗的纹章,到现在还能看得到。

“铁血首相”俾斯麦的纹章

在德国晚近的大贵族中,比较有趣的纹章来自俾斯麦家族。

俾斯麦家的纹章团是三叶草和三片荨麻叶交叉在一起。三叶草是特别寻常的吉祥物,代表着幸运,比较出名的还有美职篮的凯尔特人队,也是用三叶草作球队的象征。

但荨麻叶就比较奇怪了。安徒生童话里的公主,为了解除变成天鹅的哥哥们遭遇的魔咒,必须徒手采集荨麻叶,编成披甲给哥哥们穿,因此手臂上满满地是荨麻叶刮出的水泡。这种带刺的野草扎到人,轻则是中国北方人说的“刺挠”,重则就是水泡。不怎么吉利。

林纯洁在《德意志之鹰》一书中讲了关于这个纹章由来的故事。据说,一位俾斯麦家的女孩拒绝了侯爵的求婚,被侯爵抓走。侯爵强行抱着女孩时大放厥词:你们三叶草伤不了我。结果女儿拿匕首捅死了侯爵:您现在有荨麻叶了。

俾斯麦家族一定对这个女孩非常崇拜,从此纹章上就加入了荨麻叶的图案。德国统一时,帝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获封侯爵,沿用三叶草加荨麻叶的纹章,只不过扶盾兽变成了勃兰登堡红鹰和普鲁士黑鹰。

战胜拿破仑的普鲁士名将布吕歇尔家族纹章

王室的纹章动不动就是鹰、狮子,全是圣经里的神兽,老没有创意。反倒是俾斯麦这种贵族家的纹章比较有故事,用图案和象征诠释家族故事。

在滑铁卢,和英国统帅惠灵顿公爵并肩作战的是普鲁士名将格布哈德·冯·布吕歇尔。布吕歇尔这么能打,大概是因为家族里一直都有勇武的血统。

传说中,这个家族中赢得“布吕歇尔”这个名字的骑士,曾经以一己之力守护一座教堂,被异教徒猛攻,血染战场。后来终于撤退,在血染的盾牌下把教堂钥匙交给领主。从此,这个家族就有了“流血者”的称号,也就是“布吕歇尔”这个名字的德语字面意思。

对了,你猜布吕歇尔家的家族纹章是什么图案?就是那两把从鲜血中抢出来的钥匙。

德国城市科隆盾徽

家族有带着故事的纹章,其他组织也慢慢开始使用这种象征,行会、城市都有了自己的纹章。看懂纹章,也就能理解城市的故事。

《德意志之鹰》中有科隆的城市纹章。盾牌分成红白两部分,红色部分是三个王冠,白色部分是十一个火焰图案。

关于王冠的事情,有点不要脸。耶稣出生的时候,传说东方三圣王带来礼物来看小耶稣,是基督教最重要的宗教故事之一。话说12世纪时,三圣王的遗骨原本在米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也就是德意志“带头大哥”腓特烈一世时常骚扰一下意大利,有一次就攻占了米兰,把三圣王遗骨送给了科隆大主教。

所以,科隆有了三圣王遗骨,就能够召唤神龙。呸,是能够在城市纹章上加上三个王冠。这还是个经济问题,因为朝圣的人从此源源不断来科隆,把这里搞成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富的大城市。这才有钱修现在能看到的那座科隆大教堂。

当然,还有十一个火焰图案。虔诚的基督徒、布列塔尼国王的女儿乌尔苏拉要出嫁,之前去罗马朝圣,带了十个贵族少女陪同,每人再带个侍女。结果这1.1万人的队伍返程经过科隆时被匈奴拦截。匈奴王要娶乌尔苏拉,结果公主自杀了。

一个刚烈的故事。所以,科隆纹章上每一个火焰就代表当时每一个贵族少女和个侍女。换句话说,科隆是“火箭少女”,不对,“火焰少女”的城市。

关于奥地利首相梅特涅最有名的讽刺漫画

很多欧洲的图案和名字,因为隔着不同的语言,咂摸不出味道来。

奥地利也曾经德意志的中心,和普鲁士俾斯麦齐名的政治人物是克莱门斯·梅特涅,基本上就是维也纳体系的代名词。但梅特涅这个名字怎么听都有点怪异。

他有一个祖先叫梅特,是萨克森王朝皇帝的卫队长,特别受领导信任。其他贵族有点吃醋,于是伪造了梅特写的一封大逆不道的信。皇帝看了理都不会理,默默地说了一句:俺们梅特不是那种人。德语里用的就是“Nicht”,有点像涅的发音。

梅特于是有了外号,叫做“梅特涅”,怎么听着都像“梅特不太行”的意思。于是,以后维也纳体系的缔造者叫做克莱门斯,“梅特不太行”。

林纯洁,《德意志之鹰》,浙江大学出版社,

宿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hxcf/5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