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在哪家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冒、痛经、抽筋、痤疮都能治?难道这个方子才是家庭必备么?

春季严重的咽喉疼痛可以用引火汤吗?

生活妙方

你怕冷的原因,都总结在这里了

生活妙方

经常肝热头晕、目赤肿痛,想要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可以选择什么花呢?

一个女性朋友,,环境工程方向研究生毕业,现居南方,创业阶段。她为人性格豪爽、开朗,但工作压力很大,饮食不规律,月经也不准,却很注重形象管理,热衷于“减肥”。

有一次,朋友向她推荐的是一个她没有接触过的中医疗法,据说“简单方便、无副作用、还能祛痘。”

于是这个朋友开始乖乖服药……

然后呢?

她自己服药近一个月时给我打“你们中医里有这么好的减肥办法,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呢!你知道吗,我最近在吃朋友推荐给的一款中成药,减肥效果老明显了,而且最近痘痘也消了,排便也通了……你说这个药我能一直吃下去吗?有没有什么副作用啊……”

那她用的是什么中成药呢?

——“防风通圣丸”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款家庭常备中成药。

防风通圣丸

“乱世出英豪”。朝代更迭,民生疾苦之时,就更加需要可以给人以希望的名医大家出现。宋金元时期,也就出现了名声斐然的“金元四大家”,这首防风通圣散就是以金代医家刘完素创立的。

防风通圣散创立之初是为了解决外寒内热之证,

这种病机就像上热下寒一样不容易治疗,

毕竟单用清解里热之药就有加重外寒的风险,

而疏风散寒之剂又多是辛热之性。

由于这样多方掣肘的病机存在,

也就出现这剂“寒、下、清、补”四法于一身的防风通圣散了。

组成:

防风6克、川芎6克、当归6克、芍药6克、大黄6克、薄荷叶6克、麻黄6克、连翘6克、芒硝6克、石膏2克、黄芩2克、桔梗2克、滑石20克、甘草0克、荆芥3克、白术3克、栀子3克。

熬药时需加入生姜三片,温热服用。

全方不算生姜,共十七味药物,“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以麻黄、防风、荆芥穗、薄荷、连翘,发汗解表,引邪从汗而解;

以栀子、滑石引邪从小便而出;

再以大黄、芒硝咸寒之剂,引里热从肠道而解;

后加石膏、黄芩、桔梗清肺胃积热,通泄三焦;

此方在散邪之时亦不忘扶助正气,最后以“补法”收尾,

配以当归、芍药、川芎甘温辛润,养血活血;

白术、甘草健脾和中,诸药相合。

六气皆化火

防风通圣散是一剂家中常备中成药,怎么理解“外寒内热”,

寒从何来、热又从何来?

●外寒:比如出门时少一件衣服、办公室的风扇空调都是风寒之邪的来源,冷饮、水果也会成为寒湿之邪入侵的途径。

●里热:医家刘完素认为“六气皆化火”。他认为把什么东西捂时间长都会变成热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邪气未完全清除,在身体里时间长了,都会郁而化热,变成里热之邪。

所以,他在治疗各种疾病时都会兼顾里热这一病机,故此大家常称其为寒凉派的代表人物,正因为他用凉药,更知道如何避免凉药伤人。

所以,大家口中才会说“有病没病,防风通圣”。

此药相对平和,非大寒清里之剂。

此方治疗范围很广,凡平素身体结实之人,如遇外寒引动内热之症,表现出:一会儿怕冷一会儿怕热(类似于感冒发烧时的症状),或一会头晕目眩一会又眼睛干涩肿胀,时常口苦咽干,咳嗽干呕胸腔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黄,或者脸上冒痘,浑身干痒,或者痔疮、脱肛等等问题都可以选择防风通圣散。

下面具体说说病症的表现和防风通圣丸瘦身的原因:

、防风通圣丸与“胖”

防风通圣散治“胖”这是从日本传回来的。

长在你身上的肉,在中医看来很多都是“化不掉的湿邪”,

想要治胖首先就得治湿。

最常见的思路健脾祛湿,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它适用于体虚疲倦乏力,食欲欠佳、时常腹泻的“湿邪困阻”之症。

但还有一群人:身体微胖,体格壮实,食欲好,脸上容易冒痘、出油,没有腹泻还时常便秘,喜欢冷饮,此类人群多存在湿热内蕴之症,是可以选择防风通圣散进行调理的。

湿伤肉,风胜湿。

防风通圣散“汗、下、清”三法就是从汗、尿、粪三道引湿邪邪气外出,以达到“祛湿轻身”的目的,最后再少佐“补益”之剂,以求祛邪而不伤正气,这就是我朋友“误打误撞”的中医瘦身解释。

此药适合久服吗?“有是证,用是药”,排便已通、痘痘已消,代表里热已除,当然需要停药。

服药三日仍不见效当停药;若见效,时间也不宜超过一个月。

2、最常用:外感风寒

流感高发期,选择此方治疗伤寒感冒时,应表现为:发热(高热或低热),汗出不畅,头痛头昏、咽喉不利、目睛赤痛、咳嗽喘息、痰液唾涕粘稠。

3、皮肤病:荨麻疹、痔疮、痒、痤疮

防风通圣散所治的皮肤类问题,包含中医外科“疮、痈、疔、疖”四大类疾病。

像受寒就引发的荨麻疹、与便秘相关的痔疮问题、因饮食失当导致的面部痤疮,和一些未有明显诱因就发作的老年性瘙痒症等。说此方为“异病同治”的课代表真的不夸张。

但“通圣”不等于“通用”,更不能乱用。

“有是证、用是药”,这才是中医治病的内在核心。

———————————————

“以简驭繁”

其实中医是复杂又简单的啊,西医仅仅皮肤病的名称,就有几千个。

中医内科的调理,就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这四个虚;

阻碍经络运行障碍,大致只有瘀血、痰湿、气郁这三个。

中医大致用这七个类型,对应西医成千上万的病名,哪个更复杂吗?

日常调理常用方剂

附子理中丸:温脾散寒,止泻止痛。用于脾胃虚寒、手足不温等。组方:附子、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归芍地黄丸:肝肾阴虚(妇女)。滋阴养血、柔肝补肾,妇女经期失血过多会伤阴。

组方: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当归+白芍

适用病症:妇女肾虚而引起的崩漏、头晕、乏力、腰腿酸疼、耳鸣、足跟痛等。桂附地黄丸: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酸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老人尿频。组方:六味地黄丸+肉桂+附子

主治:肾阳虚和阴阳两虚

适合人群:阳虚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苔色淡而多苔者。适用病症: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适用人群:肾阳虚伴随着小便不利,腰腿不便。组方:六味地黄丸+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组方: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生脉饮: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组方:人参三克、麦冬三克、五味子七枚玉屏风散:补益剂,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组成:防风、黄芪、白术。黄芪建中汤:温养脾胃,治疗虚寒性胃痛,腹中拘急疼痛,自汗。组成:黄芪、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饴糖。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木香、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健脾丸: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组方: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加味逍遥丸:为和解剂,具有疏肝清热,健脾养血之功效。组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麸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姜炙)、薄荷。

四逆散:为和解剂,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组成:柴胡(6克)枳实(6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

方解: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

适用:调理肝气不舒导致的气机郁滞,出现身体表里、上下不能调和,阳气郁闭于内,四肢逆冷的情况。

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血虚兼血瘀证适用。

组方: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桃仁、红花。

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四逆散+其他

组方:当归九克、生地九克、桃仁十二克、红花九克、枳壳六克、赤芍六克、柴胡三克、甘草三克、桔梗五克、川芎五克、牛膝九克。

功效:调畅气机,活血化瘀,养血。用途甚广,严重低估。

罗大伦博士:原文作用被远远低估的血府逐瘀汤

生活妙方

八珍汤:四君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物汤(熟地、当归、芍药、川芎)

功效:具有益气补血之功效。主治气血两虚证

十全大补汤:四君子汤+四物汤+黄芪+肉桂

功效:温补气血,治诸虚不足。

桔梗元参汤: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法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功效:调理脾胃气机升降,调畅肺气(清鼻涕的肺气虚寒型鼻炎患者才可以,儿童用量减半,没有中成药)。

方解:茯苓祛脾中湿气,升脾之阳气,半夏降胃气,甘草和中,桔梗宣发肺气,元参(玄参)清咽利喉,起肾水上行,杏仁降肺气,陈皮开肺气,生姜暖中散寒。

中医惠民,惠及苍生!

-End-

喜欢就在右下方点亮“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hxcf/8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