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皮肤周讯

编译:MediCool医库软件王盼

1

简介

慢性自发性(特发性)荨麻疹(CSU),是指风团、血管性水肿或两者同时出现6周以上,影响及1%至2%的人口。该病常见于女性患者,给患者带来重大负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干扰日常生活,且经常与精神疾病有关。据估计,美国CSU每年平均直接和间接成本为2.44亿美元,其中医药费占62.5%,旷工费占15.7%。尽管尚未完全了解导致CSU的机制,但近年来在病理生理学取得了重要进展。一般认为CSU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涉及多种炎症细胞和介质。这些知识使我们能够针对这种复杂的疾病进行精确和个性化的治疗。随着研究人员发现参与CSU发病机制的免疫途径,针对特定分子靶标的新型治疗药物正在被提出。根据荨麻疹的定义、分类、诊断和管理国际指南,CSU一线治疗为基于推荐剂量的非镇静抗H1抗组胺药治疗。如果症状未改善,建议将抗组胺药剂量增加至4倍。然而,多达50%的CSU患者无法用抗组胺药控制。在对抗组胺药无反应的患者中,需要使用奥马珠单抗进行附加治疗,或者对抗免疫球蛋白(Ig)E无反应的患者或在没有这种药物的情况下可以给予环孢素,尽管这种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多于奥马珠单抗。慢性荨麻疹(CU)的阴性临床预后因素包括病程较长、严重程度较高、女性、血管性水肿的存在、CSU与诱导性荨麻疹相关、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年龄较大、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和高血压。预后较差和严重程度增加的实验室标志物是高水平的炎症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6、IL-6sR、sgp、IL-18、MMP、c反应蛋白、D-二聚体、凝血酶原片段)、维生素D水平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嗜碱性细胞减少和分化抗原簇(CD)c阳性嗜碱性粒细胞水平(表1)。

表1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本文回顾了CSU的当前疗法,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mjyf/10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