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83860.html

0岁至6岁的孩子在不同年龄需要接种哪些疫苗?您家孩子接种疫苗的种类是否齐全?这份最新版儿童疫苗接种攻略请您收好。

儿童免费接种疫苗共有14种

自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工作至今,儿童免费接种的疫苗品种已经从4种增加到现阶段的14种,预防疾病也从6种增加到现阶段的15种。儿童从出生到学龄前期,是免疫系统最脆弱的阶段,因此,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十分必要。

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其中,免疫规划疫苗也被称为免费疫苗,它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无论是外来儿童还是本地儿童,享有同样的接种权利,只要没有禁忌症,家长都应该及时带孩子接种。

山东省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的免疫规划疫苗主要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此类疫苗如果不按时接种,可能会影响孩子入托、入园、入学等一系列事宜。

非免疫规划疫苗则为公民自费并且知情、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虽然需要自费接种,但非免疫规划疫苗对保护孩子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疫苗补种年龄调至18周岁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年版)》。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新版本主要有五大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可补种年龄从‘<14周岁’调整为‘<18周岁’。”该工作人员表示,新版本还明确了左右大腿为可选接种部位,当多种疫苗需要同时注射接种时,可在左右上臂、左右大腿分别接种。

根据新版本,生理性和母乳性黄疸、单纯性热性惊厥史、癫痫控制处于稳定期、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苯丙酮尿症、21三体综合征等)以及病情稳定的脑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感染(梅毒、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等,不属于疫苗接种禁忌症。

此外,新版本还调整了脊髓灰质炎疫苗与麻腮风疫苗的免疫程序。其中,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对象及剂次由原来的“2月龄接种1剂灭活脊灰疫苗(IPV),3月龄、4月龄、4周岁各接种1剂脊灰减毒活疫苗”改为“2月龄、3月龄各接种1剂灭活脊灰疫苗,4月龄、4周岁各接种1剂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已按免疫程序完成4剂次含IPV成分疫苗接种,如五联疫苗,则4岁可不再接种bOPV。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程序由之前的“8月龄接种麻风疫苗(MR)”调整为“接种麻腮风疫苗”。也就是说,麻腮风疫苗共接种2剂次,8月龄、18月龄各接种一次。

新版本还建议,将表面抗原阳性或不详的母亲所生新生儿,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时间从“出生后24小时内”调整为“出生后12小时内”。将乙肝疫苗接种的“低出生体重”明确界定为出生时体重<克者,建议其出生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并在满1月龄、2月龄、7月龄时重新按程序再完成3剂次接种。

这些注意事项要牢记

有孩子的家长一定深有感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打很多次疫苗,有些问题虽不起眼却容易被家长忽视。那么,孩子在接种疫苗时有哪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呢?

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家长,当孩子出现发热并伴有其它明显症状;重度营养不良,患有严重佝偻病、贫血等;处于疾病急性期,如正在腹泻、严重咳嗽等;严重过敏体质或患哮喘、荨麻疹,且处于过敏发作期;患严重皮炎或有皮肤感染、湿疹;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免疫功能低下、神经系统患疾等其它医生认为不能接种的情况,均不适合接种疫苗。

前往接种点时,家长需携带预防接种证,保持孩子接种部位皮肤清洁,给孩子穿宽松、易穿脱的衣服,如实告知医生孩子近期的健康状况,并认真阅读并签署《预防接种告知登记与预检通知单》。

“孩子接种疫苗后,需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后再离开。口服减毒活疫苗后,半个小时内不要吃热食或哺乳。接种疫苗当天,不要给孩子洗澡,避免接种部位感染。接种前后几天,不要给孩子吃新的食物品种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孩子有可疑的严重异常反应,医院就诊。”工作人员说。

接种疫苗后,部分孩子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若孩子在接种疫苗的24小时内出现37.5℃以下低烧,或伴有轻微烦躁、哭闹等情况,属于接种后轻微反应,一两天后就会消失,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家长应给孩子多喝水、多休息,饮食方面推荐稀饭、面条、鸡蛋羹等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孩子高热不退,尤其是3个月以下或有高热惊厥史的宝宝,或是出现精神差、排尿减少、脱水、腹痛、严重呕吐腹泻、抽搐、严重咳嗽、呼吸异常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工作人员还提醒家长,疫苗虽能预防疾病发生,但并不是接种的越多越好,只有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才能达到最好的预防效果。(Hi威海客户端记者李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mjyf/11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