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下小孩儿的荨麻疹。荨麻疹,西医来讲,是小孩儿过敏性疾病,也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乡下的小孩儿,生活环境有时不是很干净,这个情况可能就比城里的孩子更多一些。目前西医对这类疾病主要是抗过敏治疗,有些抗过敏的药物对小孩儿的脾胃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小孩儿是股非常柔和,非常纯正的生发之气,对很多西药的耐受还是比较弱的。有时候经常碰到小孩儿得荨麻疹好长时间好不了,各种抗过敏的药都吃过,各种外用的药膏都抹过,好不了,反而把小孩儿治疗得胃口也很差了,甚至发育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也碰到过。那么作为我们中医,咱们怎么认识这个疾病,怎么去治疗呢?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病例,来讲一下荨麻疹这个病。   这个小男孩儿大概是三四岁的样子吧,具体多大也记不清了。他得荨麻疹已经半年多了,一直用西药治疗,也服过中药,效果也不太理想。他妈妈抱着到我这儿来的时候,孩子整个身上都是零零散散的丘疹,是那种淡红色,用手一挠就红红的连成一片了。你要是不管他呢,就散在的一处一处的,晚上痒得比较厉害,白天稍微好一点。整个小孩儿吃饭什么的还都可以,中焦胃气还算不错。虽然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药,小孩儿体质看来还可以,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荨麻疹,连续治疗了半年多,始终好不了。这个小孩儿的脉象我也不记得了,只是从他的整个丘疹的状态,咱们来分析分析。   首先,他的丘疹是此起彼伏,这个地方好了,那个地方又起来了,今天好了,明天又复发了。这种此起彼伏,时好时坏,连绵不断,这是一种风象。风善行而数变,那么为什么会有风呢?肝木主风气,必然是木气郁滞,郁而生风,只是它郁在皮肤而已,这是一个。另一个呢,表皮的丘疹以红色为主,红色呢,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火象,就是一股阳气郁在局部了。这个小孩儿痒的感觉,白天轻,晚上重,白天阳气升发,这个气相对来说,周流的比较通畅一些,症状缓解一些。到了晚上,一气周流以敛降收藏为主,体表的阳气郁结得就比较厉害,所以他痒得就厉害,病情就加重。   咱们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就是冬天很冷的时候,把手脚冻了,冻得很厉害的时候,你会觉得疼,冻得不厉害的时候,你会觉得痒,痒和疼是阳气郁滞的不同程度,身体会有不同的感觉。痒的阳气郁滞的程度,跟疼相比,它要轻一些,实际上都属于阳气的郁滞。我们讲不通则痛,实际上不通则痒,道理上是一样的。如果阳气郁滞得比较厉害,都快结滞不通了,就会有疼的感觉。当然了,如果冻得再严重一些,局部的阳气完全郁滞住了,就象冻僵了一样,可能连疼的感觉都没有了,都麻木了,阳气已经完全失去反应了,那就更严重了。   所以从这些病象,包括患者的感觉,咱们去分析,他实际上就是阳气郁滞在体表这么一种象。这是一种病象,就是阳气郁滞在体表,不能开达,不能通畅的周流。对这种症状,这种疾病的治疗,《伤寒论》有一个现成的方子,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我们看一下《伤寒论》的原文: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我们看最后这句话。面色反有热色者,这个孩子满身红疹,是不是也是一种热色呢?导致这个症状的原因是表邪未解,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所以这个孩子痒了半年呀。治疗的办法就是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发汗。   所以我给这个孩子用的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原方。量呢,大概生麻黄用了3克,其他的量也不是很大。当时跟他妈妈说,用了这个药以后,小孩儿的荨麻疹可能出得更厉害,可能痒得更厉害,让他妈妈不要害怕,出透了就好了。要把这个小孩儿管好,不要让孩子因为痒得厉害把皮肤挠烂了。我当时只开了两付药,我跟他妈妈说,如果孩子运气好,也许一付药就会好,当时他妈妈是半信半疑,就带着药回去了。过了两三天,她又抱着孩子来了。她就跟我说,拿药当天下午四点多给孩子吃的药,到了晚上孩子的荨麻疹突然加重了,用他妈妈的话说,全身没有一处完好的皮肤了,完全变成了荨麻疹,体无完肤。孩子痒得一直在哭,他妈妈也紧张得一晚上没睡,一家人准备第二天早上抱着孩子来找我算账。好不容易熬过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孩子的荨麻疹慢慢地退下去了,退得很干净,而且从那以后一直没有复发。所以他的妈妈过来就不是找我算账来了,过来是感谢我。   就是这么一个半年没有痊愈的小孩儿,就用了一剂经方桂枝麻黄各半汤就好了,而且以后一直没有复发。桂枝麻黄各半汤,他是解表比较缓和的一个方子,麻黄汤就比较峻烈。小孩儿的气比较柔和,尤其是生病时间比较长的,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相对来说比较合适。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说,黄芪主小儿百病。你想黄芪这味药,比较馨香柔和,跟小孩儿一气周流的特点比较吻合,所以主小儿百病。同样的道理,我们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既避免了单纯麻黄汤的峻烈,又弥补了桂枝汤开散表气力量不足的弊端。这种病在西医看来或者是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是过敏源的问题,在我们中医看来,其实是很简单的,仅仅是表气不开而已。引起表气不开的原因,可能有这个孩子本身正气比较弱的原因,中土之气弱一些。另外一个呢,也可能受了表寒,没有及时给他发散开,所以导致迁延不愈。   你看咱们中医治病,只要把病象分析清楚了,治疗起来其实非常简单,效果也很好。除了这个小孩儿,类似这样的病例还有不少,基本上都是以桂枝麻黄各半汤为主方来加减变化,尤其是小孩儿,脏气还是比较轻灵的,你用药一拨就转,效果都很好,一般就是一两付药,就能把主要的问题解决。剩下的呢,你可以根据他的情况,调补运化中焦,或者适当的补补肾气,单纯的表症,解表就可以。说到这里呢,咱们就得把表症和前面讲的外感伤寒联系在一起。桂枝麻黄各半汤在《伤寒论》里面也是治疗表气不开的方子,俗话说,就是治疗感冒的一个方子。风寒束表,表气不开,就是这么一个机理。从象的角度来讲,就是体表的一股郁滞之气,就像一张网一样,把你给罩住了,也出不去,你只要把它破开,恢复人体本身的一气周流,疾病也就自然治愈了。所以治疗荨麻疹和治疗感冒,从道理上来讲是完全一样的。   有朋友问桂枝麻黄各半汤中杏仁起什么作用?杏仁主要是降泻肺气,麻黄是往外开散的。小孩儿一身周流之气,比较轻灵而好动,你看很多比较小的婴儿,他容易抽风,容易惊风,他这一股气虽然比较弱,但他动的倾向比较明显。虽然是表气郁滞不开,需要我们用麻黄给他开散,但是过犹不及,所以加用了杏仁。就好像麻黄往上托一下,杏仁搭把手再往下拽一下,这样整个一气周流就转起来了。并不是说麻黄往上,杏仁往下,就相互抵消作用了,不要这么想。任何一个人,他的气在周流着,升的同时就在降,降的同时也在升,一气周流,如环无端。那么我们在用药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以升为主,还是以降为主。象这种情况下,杏仁的量一定要小不能大,如果你杏仁的量用大了,那它破肺气的作用就比较明显,有可能把小孩有限的这股气全都泻下去了,那么他可能就没有力气开了,就开不了。所以这时候杏仁的量要小,或者不用。如果你摸着这个孩子气比较弱,杏仁不但不能用,还要用点黄芪,把气再补一补。这就是一些比较灵活的临床上用药的取舍,大家要比较灵活地对待。这个方子,麻黄和桂枝这个是君药,杏仁就是辅佐的药,顺带恢复一气周流用的,往下拉一下,起这么个作用。只要是小孩儿气不是很虚,用上这个药,效果就很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sjfb/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