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是什么
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是什么? ——读《未来简史》 知乎上面有个持续高热度的问题, “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是什么?” 最近读了《未来简史》, 好像找到了答案。 21世纪之前, 我们追求三件事: 消除饥饿,消除瘟疫,消除战争。 一些历史事实可以说明,我们在求得的路上逐渐接近目标,但仿佛又偏离了目标。 关于饥饿,作者给出了一些对比强烈的历史事实: 年4月,法国博韦(Beauvais)某地的官员描述了当地饥荒、粮价飙涨的影响。 他说自己的辖地处处都是“无数可怜的灵魂因饥饿羸顿而亡;他们没有工作,也就没有钱买面包果腹。 为了活命、稍解饥饿,这些可怜的人以不洁之物为食,如死猫或剥皮后被投入粪堆的死马。 (还有人吃)宰杀牛时流出的血,以及厨子扔到街上的动物内脏。 还有些可怜的人则吃水煮的荨麻、杂草、树根或其他植物。” 法国各地都出现了类似的景象。 由于前两年年景不佳,整个王国严重歉收,到了年春天,粮仓已经完全见底。 有钱人设法囤积粮食,以天价出售,而穷人则大批饿死。 —年,法国约有万人饿死,约占总人口的15%;而与此同时,太阳王路易十四仍在凡尔赛宫荒淫无度。 第二年(年),饥荒袭击爱沙尼亚,导致该国人口损失达五分之一。 年,饥荒在芬兰肆虐,饿死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口。 —年,苏格兰也遭受严重饥荒,部分地区饿死了高达20%的居民。 但是今天,饥饿不再是问题,肥胖才是。 年,全球身体超重的人数超过21亿,而营养不良的人口是8.5亿。 预计到年,人类会有半数身体超重。 年,饥饿和营养不良合计夺走了约万人的生命,但肥胖却让万人丧命。 关于瘟疫,作者也给出了对比鲜明的历史事实: 进入20世纪之后,各种流行病继续肆虐,夺走了几千万人的生命。 年1月,身处法国北部战壕的士兵开始染上一种特别强大的流感,俗称“西班牙流感”,数千人因此丧生。 当时的战场前线,背后是全球有史以来最有效率的供应网络: 士兵和弹药从英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大批涌来,石油来自中东,谷物和牛肉来自阿根廷,橡胶来自马来亚,铜来自刚果。 而相应的,这些地方都受到了西班牙流感侵袭。短短几个月内,大约5亿人(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染上了病毒。 在印度,总人口中有5%(万)因此丧命; 大溪地,14%;萨摩亚,20%。而在刚果的铜矿场,五分之一的工人因此死亡。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次流感就夺走了大约万到1亿人的生命。 相较之下,从年到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万。 而今天,瘟疫对于人类的杀伤力大大降低,看看如下历史事实: 以“非典型肺炎”为例,原本人心惶惶,担心它成为新一波的黑死病,但最后全球死亡人数不足0人,疫情很快得以平息。 西非的埃博拉疫情暴发后,原本似乎逐渐失控,世界卫生组织也在年9月26日将此疫情称为“近代最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尽管如此,疫情还是在年年初得到控制。 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疫情已然平息。 埃博拉病毒共感染00人(其中10人丧命),整个西非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焦虑如同地震波传遍世界各地; 然而埃博拉疫情一直被控制在西非,死亡人数远远不及西班牙流感或墨西哥的天花疫情。 关于战争,作者也给出了一组对比数据。 在远古农业社会,人类暴力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15%;而在20世纪,这一比例降至5%;到了21世纪初,更是只占全球死亡总数的约1%。 年,全球约有万人死亡,其中62万人死于人类暴力(战争致死12万,犯罪致死50万)。 相较之下,自杀的人数有80万,死于糖尿病的更是有万。现在,糖可比火药更致命。 所以今天,我们真的达到了我们希望达成的目标了吗? 不。 故事才刚刚开始, 我们在追求这些目标的同时,或许我们某种程度上也在偏离目标。 我们追求消除饥饿,可是越来越多的人死于肥胖。 我们追求消除瘟疫,但“可控”的细菌与病毒却成为可能被居心叵测之人利用的生化武器。 我们追求消除战争,但我们却越来越被局部微小的暴力与恐怖的信息流包围… 在这个新世纪,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有三个新的答案: 不死,快乐,神性。 我们下次再聊。 往期精彩:一年读完本书的方法今天悟点读文献的干货方法旺柴读书学社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sqbc/5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荨麻浓汤的深意,帮孩子构建立体的世界丨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