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陈冬菇。

一个贪吃好色又馋酒,美丽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原文再续,书接上回。

上周聊到了人与自然在老忠实的轰鸣声中带来的感动,这次,咱们来聊聊意外行走带来的惊喜发现。

进入本周主题前,先讲一个入住黄石时候的小插曲。

拍摄于:美国俄怀明州黄石国家公园,木屋前的彩虹

抵达西黄石的时候已是傍晚七点多,房东太太乐呵呵的在木屋旁等着我俩,狡黠的眨着眼睛,说着:“可就差你俩了哦。”

在黄石公园租住的小木屋看上去有些年头了,房东是一位约摸五六十岁的老妇人,圆圆胖胖的身躯,步伐缓慢,烫着有些年代感的大卷发,圆形金边眼镜下是深棕色的眼眸,讲起话来缓慢温柔,略带口音。

小木屋里放着的旅行手册

旅行手册确实是有些年头了,左边两本的出版时间分别是年和年。

在电脑上一番查阅后,竟然找不到我们的入住信息,天色将至,夜晚的黄石公园气温骤降,我俩生怕今晚无处可待,急坏了。

房东太太跟我们仔细的确认了手机上的预定内容后,最终还是决定让我们先去入住,其他的她来想办法。

她说:

“这该死的预订网站,一定是因为我们提前终止了与他们的合作,看来这决定一点也没错。”

我们被她逗得直乐,感觉此刻的黄石公园也没有那么寒冷了。

拍摄于:美国俄怀明州黄石国家公园,扑克给我做了一锅麻辣烫

黄石的温泉因其色彩绚丽层次多变而久负盛名,第一天看过大棱镜和牵牛花池后的我俩,兴奋不已。

除却大棱镜和牵牛花,还有一座具有特色的温泉区,这便是猛犸象热泉。

猛犸象热泉区(MammothHotSpringsArea)在黄石公园的西北处,以石灰石台阶为主,也称热台阶区,是世界上已探明的最大的碳酸盐沉积温泉。

猛犸象热泉区是整个黄石公园最活跃的,也是存在时间最久远的地热区,因其温泉群非常密集,最终形成了一块面积巨大的溶岩高台。

在这块高台上,新老温泉以年为时间单位此起彼伏的变化着,层层变化的热泉温差,堆砌出时光的台阶。

拍摄于:美国俄怀明州黄石国家公园,猛犸象热泉

查攻略的时候,我被照片上那种晶莹剔透、堆金积玉的模样所深深吸引,然而抵达猛犸象热泉区的时候,却大失所望。

那是一片灰白色的山丘,周围因为高温而枯死的树木成片,黄褐色的沉积岩掺杂在其中,完全不见那份绚烂感,只看到了颓败。

扑克说,猛犸象热泉神似土耳其著名景点棉花堡,连背后光秃秃的山峰都格外神似。

只是没想到,如今猛犸象热泉的颓败,并非它本来的样貌。

原来,年的一次地壳运动后,大部分热泉停止了活动。

骤降的温度导致大量微生物死亡,使猛犸象热泉失去了颜色,死掉的微生物变为灰白色的粉末,残留在干涸了的大台阶上。

我们目之所及的残骸,不过是一场盛大的告别仪式。

拍摄于:美国俄怀明州黄石国家公园,猛犸象热泉

猛犸象热泉区为什么叫猛犸象?

我一开始以为是因为这里发现了猛犸象曾经活动的痕迹,后来才得知——

因为有一座喷泉长得像猛犸象。

原来想象力才是全人类共通的语言啊。

虽然没有猛犸象的活动痕迹,但这里却是美洲大角鹿的活动天堂。

抵达时恰逢春季,正是大角鹿们求偶的时候,随处可见安逸闲适的鹿群,甚至偶有求偶失败的公鹿在草坪上发疯,没命的奔跑和顶撞停在路边的汽车。

公园里四处都有提示,如若开车时与大角鹿相逢,可千万别下车,因为它极有可能会把你撞飞。

谁能想到食草动物竟然如此危险呢?

人类也太脆弱了吧。

拍摄于:美国俄怀明州黄石国家公园,猛犸象热泉旁的大角鹿

黄石公园是绝佳的巨型动物群的野生生物栖息地。

公园里大概有近70种哺乳动物物种,包括灰狼、猞猁和北美灰熊等。

其它大型哺乳动物包括美洲野牛、黑熊、麋鹿、驼鹿、骡鹿、白尾鹿、山羊、叉角羚、大角羊和山狮等。

拍摄于:美国俄怀明州黄石国家公园

在公园里随处可见防熊指南,包括不要在车里留下食物(会被冬眠苏醒的熊砸车求食)、建议佩戴防熊喷雾等。

甚至连公园的垃圾桶都是特制的,精巧复杂,别说熊了,连我都差点儿没搞明白怎么扔垃圾。

在漫无目的的开车游荡时,碰到一对夫妻,两人各带着一副高倍望远镜,望向远处山峰。

好奇心驱使我俩也停车驻足,然而没有设备只能干看着,甚至不知道要看什么,往哪儿看。

男主人扭头看着我俩,盛情邀请我们一同观看,那感觉仿佛已是多年老友。

也许在高山大河间,人与人的相处是一件格外纯粹的事吧。

拍摄于:美国俄怀明州黄石国家公园,图中小黑点就是灰熊

从高倍望远镜里望去,我和扑克同时惊呼——

竟然是两只灰熊!

两只熊应该是刚苏醒没多久,感觉走路都有些蹒跚,应该是饿坏了。

这是我如此近距离的观察野生熊,也就不到两百米的距离。

女主人说,这是允许观熊的最近距离了,想不到刚来黄石的第二天就观测到了灰熊,这可比棕熊少见多了,真是幸运。

我对自然观测者一直有着无比的崇敬感,然而时间有限,没有过多交流我们便继续前行了,想不到,竟这样闯入了本次黄石行的最佳目的地。

告别观熊一家人后,我们一路朝着高处前行,道路两旁的积雪越来越厚,同行的车辆越来越少。

道路两侧是高约三十米的美国黑松,这也是黄石公园最常见的树木。

美国黑松像两道巨大的黑绿色帷帐,将周围的景色与道路分割开来,我们在帷帐中轻巧穿梭,周围安静到仿佛能听见积雪消融的声音。

我俩心里犯了嘀咕,不会开错路了吧?

这么厚实的冰层确实少见,我俩像两个小傻子一样跟着合照。

拍摄于:美国俄怀明州黄石国家公园

经过一大片山火肆虐过的黑松林后,突然峰回路转,豁然开朗。

道路的前方竟是一片雪山群!

我和扑克一扫刚才开车的疲惫,兴奋起来,甚至踩油门的脚都用力了许多。

拍摄于:美国俄怀明州黄石国家公园

挑了几个弯后,越过最后一个缓坡,突然就是一片雪白,煞是晃眼。

定睛一看,竟是一片巨大的湖泊。

湖水刚刚解冻,支离破碎又晶莹剔透的浮冰漂在水面上,偶有细碎的冰晶裂开的声音,在你不经意间的地方悄然发生。

积雪消融竟然真的有声音。

拍摄于:美国俄怀明州大提顿公园

原本阴暗的天空突然放晴了,那晴朗如同炸开一般,把天空照得澄澈透明,一如我眼前的这潭湖水。

黄石公园竟有这般美丽的景色?

我查看攻略的时候怎么没有看到?

拍摄于:美国俄怀明州大提顿公园

此时,路旁的一个标识牌仿佛知晓我的心思一般突然出现,上书:

GrandTetonNationalPark,大提顿国家公园。

大提顿国家公园:位于美国怀俄明州西北部壮观的冰川山区,年建立,占地平方千米。公园内最高的山峰是大提顿峰,海拔米,有存留至今的冰川。分布在该地的冰湖以珍尼湖为最著名。斯内克河上用水坝拦堵形成的杰克森湖为当地最大的水域。高耸入云的山巅,覆盖着千年的冰河,山连山,峰连峰,宛如进入人间仙境。摘自《百度百科大提顿词条》

原来,因为黄石公园太过于出名,导致大提顿公园暗淡了很多。

然而,大提顿公园的惊艳绝美,比起黄石公园,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我们看到的那一片澄亮耀眼的冰川湖泊,便是杰克逊湖(JacksonLake)。而湖旁那雪山群,便是大提顿山。

拍摄于:美国俄怀明州大提顿公园

虽说那五座山峰统称为大提顿山,但其实每座山峰都有自己的名字,分别是中蒂顿山脉、南蒂顿山脉、欧文山、堤温诺特山和内兹佩尔塞山,它们傲然耸立,最高的山峰超过四千米。

高山流水,山峰下是一条蜿蜒河流,名曰蛇河(SnakeRiver)。

蛇河将六个湖泊串联起来,最大的是杰克逊湖。

除此之外另一个著名的湖泊便是珍妮湖(JennyLake),不过它的出名不是因为什么地理因素,而是因为那是著名的电影《断背山》的取景地。

拍摄于:美国俄怀明州大提顿公园

沿着河流一路行走,冰雪逐渐消融,最终在一片清澈湖水前止步。

山川异域,清朗无风的冰川脚下,平静的湖水如一汪明镜,映得天空有如拓在了地面上一般。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天地仿佛融合在了一起,只有那冰川脚下的地平线,昭然若揭一般提醒着我。

我和扑克被这灿亮的恢弘震撼到无语凝噎,即使两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还是会有些许感动。

前阵子和朋友聊到这段经历,她说:

“这是盛大的浪漫。”

拍摄于:美国俄怀明州大提顿公园

-配乐:后海大鲨鱼-《猛犸》

一定是你身边最元气满满的少女

冬菇大魔王

点个在看再走吧元气满满冬菇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xwgj/1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