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监测情况

一、农作物虫害发生动态

1、蓟马

5月12-15日调查:蓟马进入棉田危害高峰期,有虫株率4%,百株虫口5头,危害株率3%,形成无头棉;移栽番茄地,有虫株率3%,百株成虫2头;西葫芦地危害株率4%,症状和棉田一样,无头;田间出苗晚长势嫩的地块一定要化防,蓟马发生量较去年偏高,危害率发生面积大于去年同期。

2、棉叶螨

5月12-14日调查棉田:高温多风,叶螨在棉花、玉米等作物以中心株向小点片扩散发生,叶螨在棉田以连株零星株发生,进地边膜第5膜有螨株率5%,零星成线状扩散,单株成螨量85头,单株卵量18粒;玉米有螨株率4%,单株成螨量29头;和去年同期相比,进地发生时间偏早10天,5月多风,叶螨在棉田、玉米地呈多点态发生,成螨、卵量大于去年同期,随着田间农业机械作业工作进行,叶螨扩散较快;今年各单位有大豆和花生面积,历年叶螨发生的地块,需要重视地边提前保护带喷雾的防治,降低田间发生量。

预计:5月下旬至6月上旬棉叶螨棉田局部地块点片发生。

3、棉铃虫

5月1日-13日小麦、玉米、棉花、苜蓿、番茄等作物摆放的棉铃虫性诱剂诱盆,5月4日始见越冬代棉铃虫成虫,共诱蛾头,其中棉花28头、小麦头、番茄44头、玉米32头、苜蓿31头;5月5日测报灯始见越冬代棉铃虫成虫,诱蛾量10头;始见期与去年5月8日相比偏早3天,诱蛾量高于去年,羽化高峰明显;5月11日-12日田间调查,一直未见卵;5月14-16日田间调查,棉田、番茄、玉米、大豆均调查到初产卵。

小麦:百网一代棉铃虫1龄幼虫0.02头。

玉米:3连13#有卵株率1%,百株卵量1粒,初孵幼虫1头,危害率1%;14#有卵株率1%,百株卵量1粒,初孵幼虫1头,危害率1%;12#、13#有卵株率1%,百株卵量1粒,初孵幼虫1头,危害率1%,卵均初产,白色。

移栽番茄:3连15#有虫株率2%,百株卵量1粒,百株虫口2头,初孵幼虫2头,危害株率2%,4连12#有虫卵株率1%,百株卵量1粒初产,1龄幼虫1头;5连北9#有虫卵株率2%,百株卵量1粒初产,1龄幼虫1头;10连2斗有虫卵株率2%,百株卵量1粒初产,1龄幼虫1头,初孵幼虫1头,1斗2#有虫株率1%,百株虫口1头;11连东2#有虫卵株率2%,百株虫口1头,初孵幼虫1头,卵1粒初产。

棉花:4连16#有卵株率1%,百株卵量1粒初产;8连5#有卵株率1%,百株卵量1粒初产;15连3斗5#有卵株率1%,百株卵量1粒初产。

大豆:4连16#有虫卵株率2%,百株卵量1粒初产,初孵幼虫1头。

和去年同期相比越冬代棉铃虫羽化高峰明显,一代产卵及幼虫孵化期相同,发生面积大于去年。

棉铃虫成虫越冬代诱蛾量小麦番茄棉花玉米苜蓿。

预计:5月下旬一代棉铃虫幼虫进入危害期。

4、棉盲蝽

5月13-15日调查,播期早,棉苗旺长的地块,有棉盲蝽在棉田危害,邻近冬麦苜蓿地破叶率2%,有虫株率1%。

5、玉米螟

测报灯5月16日诱蛾监测,越冬代玉米螟羽化,成虫始见期5月16日,与去年相比此期比偏晚9天;与去年同期相比蛾量偏少;玉米螟6月上旬进入越冬代成虫羽化期。

预计:6月上旬进入一代玉米螟幼虫危害期

6、地老虎(三叶草夜蛾)

测报灯5月12日地老虎始见,12日-16日诱蛾量25头,三叶草夜蛾又蛾量头;5月16日调查早播玉米田,田间杂草荨麻上已见产卵,百株有卵株率2%,已变色。

7、三点斑叶蝉

冬麦地调查,部分地块危害率4%上升,危害率和去年同期持平。

二、农作物病害发生动态

1、小麦白粉病

5月14日-16日调查小麦,白粉病在部分地块开始发病,小麦白粉病进入普发期,与去年同期相比面积大扩散速度快,近期多风气温25℃并有阴雨天气,滴水后地块湿度偏大,田间已连株危害,感病叶已扩散至中部叶片。

2、番茄根腐疫霉病

5月14日-15日调查移栽番茄地,根腐疫霉病发病率2%,近期气温夜间温差移栽晚的地块滴缓苗水后湿度较大,发病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偏低,发病期相同。

三、天敌动态

高泉区:冬麦地百网网捕调查,平均百网蜘蛛0.2头,猎蝽0.4头,七星瓢虫0.2头,草蛉0.7头。

双河区:冬麦地百网网捕调查,平均百网有蜘蛛0.3头,猎蝽0.4头,七星瓢0.2头,龟纹0.2头,草蛉0.3头,姬蜂0.2头,麦田天敌较上期增长。

四、植保工作建议

加强棉铃虫越冬代成虫、一代产卵和低龄幼虫、棉叶螨、棉蚜、棉蓟马等害虫的调查与防治工作,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的农药,杜绝药害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1、棉铃虫、地老虎及其它夜蛾科越冬代成虫羽化,狠抓越冬代成虫的诱捕工作、一代产卵和2龄幼虫防治两个关键期,有杀虫灯必须%正常使用,摆放性诱捕器,15亩/1个诱捕器,20天及时换性诱芯,压越冬代成虫的基数,降低一代产卵量;小麦、番茄、棉田、玉米,大豆、花生作物调查后,田间内百株累计卵量达到6粒或百株幼虫3头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5月20-25日小麦、番茄地棉铃虫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普防,药剂选择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病毒(NPV)、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苏云菌杆菌,生物药剂NPV效果好,持效期较长;地老虎在开启杀虫灯诱杀成虫结合田间棉铃虫防治时兼防。

2、蓟马防治:结合棉田化调,防治选择无风天气,早晚时间喷雾施药,推荐选用啶虫脒+阿维菌素等药剂进行防治,用20%或36%啶虫脒亩用量10-20克/亩兑水30-50公斤,20%吡虫啉亩用量20-30克/亩兑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

3、棉叶螨防治工作:历年叶螨发生重早地边,做好棉叶螨的封锁带工作,用专性杀螨剂喷雾降低田间发生量,把叶螨控制在田外阶段;农作物田间发现棉叶螨中心株地块,及时插上高标记,使用专性杀螨剂及时进行挑治或点片防治(特别是6月份黄豆及花生),药剂选用阿维菌素、四螨嗪、34%螺螨酯、20%阿维·乙螨唑、噻螨酮等,交替轮换喷雾,安全使用。

4、小麦地科学合理滴施氮磷钾肥,切记不可偏施氮肥,做好“一喷三防”措施。在白粉病、锈病发生初期,采用戊唑醇亩用50-70克防治;病害较重时,药剂采用芸苔素内酯+啶虫脒+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噻菌酮+磷酸二氢钾等喷雾防治,使用吡唑醚菌酯10-20克/亩,扬花期后亩用磷酸二氢钾克+硼锌肥并加入杀虫剂(吡虫啉或啶虫脒5-8克/亩),防治小麦皮蓟马危害,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干热风,减少小穗退化,增加粒数;药剂防治采取二次稀释,提高防效和利用率,减少浪费,防治间隔7-10天二次防治,防病不建议飞防。

5、棉花、玉米、番茄、西葫芦、大豆、花生等作物的深中耕工作,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促弱转壮苗,减轻田间病害发生。

6、农药经营者应履行农药废弃物回收义务,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单位加强管理,人人履行生态卫士职责,做好农药包装物清理和集中处理工作,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农药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孔祥丽,来源:第七师一二四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年第四期病虫情报,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xwgj/11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