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的白癜风医院权威 https://cm.39.net/bjzkhbzy/240616/p3plr7c.html

徐海涛

各位游客:旅行好!

欢迎各位来成都旅游,欢迎各位来到武侯祠。

我叫徐海涛,我是土生土长成都人,我的讲解不光是有书本上的东西,还有很多书本上没有的老成都的街头故事。

我对旅游的理解是应该慢一点,慢慢地看,慢慢地品味,慢慢地听讲解,慢慢地看介绍。

有些人的旅游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过后啥也不知道。这样旅游毫无意义。

我们先从武侯祠的大门外说起。

大家看,现在武侯祠大门外的这条路上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非常闹热。其实以前在我小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城乡结合部。

根本没有现在这样热闹。

门口这条路,在解放前就有了,解放前的名字叫“川康公路”。

“川”是四川,“康”又是什么地方呢?不知道了吧!“康”是指的“西康省”。

西康省的省会是雅安市,刘文辉曾经当过“西康省省主席”,刘主席曾经定了一个规定“如果哪个县政府的房子比县学校的房子还好,县长将被就地正法”。也就是说,如果有钱的话必须先用来修学校。由此可见,是多么的重视教育。

年9月,西康省正式被撤销。原来西康省的辖区进行了划分,以金沙江为界限。金沙江以东的地区划归四川省,金沙江以西则划归西藏自治区。

“川康公路”的0公里就是在武侯祠的大门口。

现在我们进入武侯祠的大门。

武侯祠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今天我们要游览的也就是这五重大殿和西侧的刘备墓,以及三义庙。

书本上是这样介绍武侯祠的

成都武侯祠,座落在成都南郊,占地五十六亩,翠柏红墙,环境美丽而幽静,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祠庙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详考,从诗人杜甫所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古柏行》)的诗句来看,得知在唐代以前早就建成,周围的古柏已经郁郁森森;同时,与武侯祠相邻近的还有祭祀刘备的“昭烈庙”。到了明代初年,蜀献王朱椿将武侯祠并入昭烈庙,形成一座君臣合庙的体制。君臣合庙,全国唯一。

不过明代的建筑,在明末已毁于兵火,今天看见的武侯祠其实是清初康熙十一年(公元一六七二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书上没有详细讲,武侯祠在明末如何被毁的。

其实武侯祠是被张献忠给毁了的,岂止一个武侯祠,整个成都都被他给毁了。张献忠把所有城墙都拆平,所有房屋东西都烧毁。单以成都而言,在他彻底破坏了六个月,将人民和军队一起带走后,城内城外几乎全空了。古代的遗迹只剩下五担山和金河以及城外的丘陵河流,至于人工建设的只有藩王府的端礼门,跨越金河的三座大桥,桥南两只大石狮,一道影壁,其他的建筑全都毁于一旦。

民间有一种传说,张献忠为什么要把成都完全毁灭呢?是因为他刚来成都的时候,有一次突然肚子不舒服,要大便,大便以后,随手抓了一些草叶来搽屁股,哪晓得,他抓的草是一种满身是刺的特别的植物,普通话说的是“荨麻”,这个“荨麻”身上的刺碰到人的皮肤,皮肤马上就变红,发肿,疼痛难熬。成都话叫做蠚huo麻读“活”。蠚字是上面一个若字,下面两个虫字。

如果各位朋友在旅途中不小心被荨麻刺了,只需要搽一点“清凉油”就可以药到病除。张献忠那个时候不知道这个密方,就吃了大苦头。

张献忠刚刚到成都就吃了这个亏,恨死了成都人,所以在离开成都的时候就把整个成都都给毁掉了。

这个故事只是传说,正史上没有记载。

据书记载,真实的情况就是公元一六四六年起一直到公元一六五九年,十三年中成都是一片荒芜。城内只有野兽而无一个人的踪迹的。

年清王朝就建都北京了,但是这个时候四川还被“大西国”统治着,这个大西国的皇帝就是罪恶滔天的张献忠。所以有“天下已治蜀后治”的说法。

清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四川省会被迫改到了阆中,到公元一六五九年清四川巡抚高民滕奏请将省会由阆中移回成都,才开始有了人烟。城墙和房产才因陋就简逐渐修建。这以后就有了“湖广填四川”。所以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一个很包容的城市。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武侯祠,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大门上挂的却是汉昭烈庙的横匾。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虽然这里挂着刘备的招牌,但是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而将这里称为武侯祠了。

唐碑

进了门之后,我们看见左右各有一个碑,先看右侧的这个,这就是最负盛名的唐碑,也被称为三绝碑,你们知道有哪三绝呢?这块碑整个武侯祠历史最悠久的,在张献中毁灭成都的大火中死里逃生。建于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年),当时,武元衡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省省委书记。他是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在入蜀治川前,他就知道要治理四川比治国还要艰巨。武元衡要想博得政声,自然需要励精图治,他于公元年入蜀,低调的他采取了许多有效的办法。两年后取得了一些政绩,这让他觉得可以自诩诸葛武侯。于是,在公元年,他率领文武大将28人来到武侯祠,想要为自己这两年的政绩树碑立传。而在这批随从人员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武元衡的书记官——裴度,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秘书长。裴度深知武元衡的心思,加之他自己很久之前就想撰文颂扬诸葛亮,到成都游武侯祠后,便怀着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写下了这篇名为歌颂诸葛亮,实则吹捧武元衡的奇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这就是唐碑的第一绝:文章绝。第二绝便是这书法绝,书法是唐代书法家柳公绰的书法。第三绝便是碑文由著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裴文、柳书和鲁刻而被誉为三绝碑。

明碑

我们再过来看看左边的这个碑

这一座就是明碑了,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在明碑的下面有一个整石雕成的动物。它就是传说中龙生九子的第六个儿子赑bi屃xì又名霸下,它形似乌龟,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fu是其遗像。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xwgj/1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