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莜面,一幅恬美的塞外民俗画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编辑:兰云峰 一、 “鱼鱼搓得细针针儿, 窝窝推得薄灵灵儿, 囤囤卷得齐整整儿, 山药煮得沙腾腾儿, 芫荽、韭菜切得碎纷纷儿, 葱花、扎蒙蒙炝得黄冲冲儿, 盐汤兑得酸茵茵儿, 辣椒子拌得红彤彤儿, 吃在嘴里香喷喷儿”。 武川莜面,是武川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的牵挂和思念。 如果要画一幅后山地区的民俗风情,莜麦肯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如果要唱一出后山地区的民俗风情戏,莜麦也肯定是个唱红的角儿。 武川莜面甲天下,是后山莜面当之无愧的代表。地域相邻的武川、四子王旗、察右中旗、达茂旗、固阳县等地就是后山莜面的核心产区。 在后山地区,每年到了白露时节,就到了收获莜麦的节令了。秋天的原野,西风送爽,一丛丛莜麦摇曳着沉甸甸的铃铛。汗滴禾下土,喜悦的农户正忙着收获。连绵的莜麦大田,就像白浪涛涛的大海,后浪推着前浪,一波一波地涌向天边… 内蒙古后山人,尤其是武川人,从小时候断奶起就开始吃莜面,吃土豆了,要吃上一辈子呢。可以说,莜面和土豆伴随着后山人的一生。莜面和土豆对于后山人,那就是一种血脉相融的情义,恩深德重。那情感就像西方人每每于开饭之前进行祈祷,感恩上帝赐予食物一样。 那种对于莜面和土豆的亲密、喜爱、感恩之情经过岁月的沉淀已经渗入到了每一代、每一个后山人的精神深处。 常言道“武川三件宝:山药、莜面、大皮袄”。莜面和土豆,在以武川人为代表的后山人的眼里,就是这一方水土上的美味,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就是一生也离不了的生死相依啊。 二、 “武川莜面甲天下”。 “揭笼十里香,开坛千人醉”。 据记载,我国北方阴山南北等地区种植燕麦(莜麦)和食用燕麦粉(莜麦面粉、莜面)已经有年以上的历史。武川人吃莜面至少也有年的历史了。 在武川县吃正宗的武川莜面,对于美食家和广大食客来说,那真是一种极品层面上的享受,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体会。 如果您驱车北出呼和浩特市区,欣赏着沿途的山野风光行驶40公里,当武川县城--可镇,这座历史文化名镇出现在您面前的时候,您一定想知道,去哪里可以吃到原汁原味的莜面美食。 在可镇老城区,有一条武川莜面美食街,以雄踞美食街中段的“农家兴莜面馆”为代表,集聚了众多的饭馆。这里的每一家饭馆都有正宗的武川莜面系列饭菜,色香味俱佳,深受本地居民和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赞誉。 多年来,武川县在继承本土传统莜面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挖掘、创新,打造以“武川莜面”为代表的本地民间传统餐饮文化品牌。养育和催生出众多的以王丽芝、贾银凤为代表的“武川莜面制作技艺传人”,她们用精湛的特色厨艺,打造、培育了“武川莜面”这一内蒙古响亮的餐饮服务品牌。也成为了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一张餐饮文化名片。 武川莜面,原料来自武川的山野乡村,绿色、营养、健康;菜品烹制方法原生态,调味单纯,不添加味精,保证了食材的本色、本味。 三、 吃莜面,民间讲究“三生三熟”。下面,以武川吃法为例,介绍如下: 1、民间传统的莜面烹饪方法 民间传统的莜面食品烹饪制作方法,主要有五大系列,即蒸、炸、汆、烙、炒。其中以蒸莜面最为常见。 2、民间传统的莜面手工制作方法 后山莜面以色白、味香、黏精而驰名。做莜面是个技术活,属于粗粮细作。民间莜面传统的手工制作灵活多变,手法多样,花样翻新。在心灵手巧的后山女人手中,使用搓、推、擀、卷、压饸络等手法,可以加工成窝窝、鱼鱼、圪团、拿糕、饺饺、傀儡、丸丸、馄饨、拨面、山药糕等,也可以加工成煮鱼子、焖莜面、莜面土豆烙饼、炒面、糊糊等,共有40多个品种。仅蒸莜面的做法通常就有窝窝、鱼鱼、炖炖、饺饺、金棍、丸丸等20种,各具特色。 “莜面鱼鱼”做法很简单。 就是揪下来几个小面块,在案板上用手搓,越搓越长,像毛线一样粗细的光溜溜的、细细长长的莜面鱼鱼就做出来了。高手可以两手并用,各搓三四条,双手一搓一扬、一搓一扬,手下的鱼鱼如魔术家手中的彩丝,源源不断拉出来,双手提起来盘放在笼屉中。 “莜面窝窝”做法也不复杂。 揪一小块面,放在半尺宽一尺长的石板上或者菜刀背上(在石板上、刀背上稍微抹点植物油),以拇指压推成长方形薄片,用手指头揪起来顺势一甩,就在食指上卷成圆筒状的窝窝了,然后把窝窝一个靠着一个立在笼屉中。高手可以双手开弓推窝窝,一推一卷、一推一卷,看得人眼花缭乱。那动作节奏分明,柔和流畅,真是一种精致的民间艺术。 一会儿工夫,就做好了一笼云彩般洁白的莜面窝窝、鱼鱼。窝窝要小、薄、灵(蒸熟不粘连);鱼鱼要细、长、匀。不但要搓捏精致,还讲究摆放均匀整齐,品相好,具有艺术性。 做莜面的女人随着动作,刘海在额前一飘一飘,身体有一种固化了的动态美,但是面容却呈现出一种恬静、专注。 “压饸烙”(有手压式和手拧式两种工具)。 做法:将和好的莜面掐一块揉成长圆状的面棒,塞进压制工具里压制就可以了。压制好的饸烙一把把、一把把地盘放在笼屉中,待蒸。 “炒莜面”。 配料:胡麻油、葱、盐、尖椒等。先入锅炝炒配料,然后将切成2-3厘米的莜面放入锅中翻炒几个来回,就好了。 “玻璃饺子”。 用土豆淀粉和莜面混合做皮,以猪肉拌韭菜、。。。等为馅料,饺子蒸熟之后透过晶莹剔透的饺皮可以看到色泽鲜艳的五彩肉馅儿,令人不忍下筷,好看又好吃,简直就是一笼一笼的艺术品。 莜面墩墩。 和好的莜面擀成大片,均匀地撒上一层混合好的土豆丝、芹菜叶、白菜等蔬菜丝,卷在莜面饼中,用菜刀均匀地切开,就做成了莜面饨饨,这是莜面与蔬菜的完美结合,营养价值不言而喻,蒸熟后蘸上冷汤或热汤就可以享用了。 莜面山药鱼子。 莜面山药鱼子是将莜面与土豆泥按比例混合,搓成小鱼形状上锅蒸熟,搭配蘑菇汤或是羊肉汤便是无敌美味。如果下锅煮着吃,则需要错捏的小一点、细一点,搭配肉丝、香菜汤,就成了一锅香喷喷的煮鱼子啦。 莜面饸烙。 莜面饸烙是用压饸烙机器压成饸烙面,煮熟后不论是搭配热汤还是凉拌或是浇汁,都是一道美味。 莜面傀儡与炒傀儡。 莜面与土豆泥搓擦成小团,上笼屉蒸熟,就可以吃了,最好是与小米粥、泡菜配套成为一餐。用胡麻油等素油搭配盐、葱花再炒一下,就成了炒傀儡。 莜面拿糕。 莜面拿糕虽然看起来像浆糊一样,但是吃起来却特别筋道好吃,锅里的水沸腾后,手抓莜面,均匀的撒入锅中,不断的用筷子搅动,直至搅熟,最佳搭配是冷汤或者炝汤。 莜面饺饺。 莜面饺子就是用莜面制作饺子皮,包上肉馅或者土豆、韭菜等素馅,上锅蒸熟,就可以食用了。 莜面山药丸子。 莜面山药丸子是用莜面、土豆、淀粉和鸡蛋及佐料混合捏成小团,无论是蒸熟或是炸熟都是美食。 3、民间传统的莜面吃法 莜面的制作过程十分繁杂,要求严格,从生莜麦到做成能吃的莜面制品,讲究“三生三熟”。 “三熟”,即:收获之后将莜麦炒熟;在和面的时候用热水将面粉泼熟;最后将莜面蒸熟。这每一“熟”都有各自不同的香味儿。 莜麦收割下来,脱粒,籽粒自然是生的,不能吃,这就是“一生”;要将莜麦磨成粉,须先将麦粒炒熟。支一口大铁锅,将脱粒好的莜麦倒入锅内,灶内用文火,用锅铲徐徐翻动,等到莜麦粒炒到黄熟微焦,飘出香味,这就成了“一熟”。 将炒熟的麦粒磨成莜面,又成了生的了,这就是“二生”;莜面粉在做的时候,得用沸腾的开水(当地人叫滚水)和成面。由于是滚水和面,所以这就成了“二熟”。 和好的面,要趁热做成莜面制品上笼屉去蒸。不管是鱼鱼、窝窝,还是饸饹,又成了生的了(三生)。添水加柴,笼屉上锅,蒸熟了(三熟)了就可以吃了。 “和面”。 和面很重要。一般是一半水(沸腾的开水)、一半面,和起来之后还需要粉上一会儿(醒面)。然后揉面,要揉到盆光、手光、面光,达到“三光”时,面才算和好了。 “蒸莜面”。 锅里水开了才可以上笼屉蒸莜面。莜面上锅后等到笼屉上白汽升腾之后,需要蒸7、8分钟。如果笼屉中的莜面比较多、厚实,时间可以长一点,但是别超过10分钟。最好是使用竹笼蒸,如果家里没有,不锈钢的也凑乎。当屋中弥漫着莜面那特有的香味时,就蒸好了。出锅后要稍微晾一晾,然后按照它的纹理撕开,就可以趁热用蘸料调拌着吃了。 吃法有好多种,凉调、热调、炒制等方法均可,风味各有特色。以热汤或者冷汤作为蘸料调拌着吃,是两种最为主流的吃法。 调拌莜面的蘸料也有好多种做法,凉的、热的、荤的、素的。有酸味汤、盐水汤、辣汤,可依照个人喜欢的口味选择。 蘸料主料:土豆、羊肉或猪肉等、水萝卜、黄瓜、西红柿、豆角、蘑菇、尖椒等,可选择任意一种或者2-3种搭配制作蘸料。 蘸料配料:葱,蒜,香菜,植物油,盐,酱油,陈醋或香醋,花椒,熟芝麻等。 凉吃:可用新鲜蔬菜加盐水、陈醋或香醋等,冷调、凉拌。 热吃:可用热羊肉汤、烩菜、鸡蛋汤、蘑菇汤、熟土豆丝丝等调拌着热吃。并可按各自口味,酸、辣、咸,或浓或淡,自行调制。 夹一筷子莜面,饱蘸自已调配好的汤料,细细咀嚼,一种特殊的莜面香味会令人回味无穷。 4、民间招待客人最好的莜面饭菜:“羊肉汤热调莜面”。 做法:羊肉,要选择肥一点的,剁成比肉馅稍整的小丁,还可以加一点蘑菇或者土豆丁等,放在碗里,调入盐、花椒面、酱油、姜末、葱末、胡油(如果没有,可以用色拉油),放入蒸锅中蒸30分钟,出来看看要是汤少,就适量加点开水。用这个汤调莜面,如果再配上油泼辣子,那个美味,那个香啊,真可谓是后山饮食文化中的一绝呀! 5、民间传统的四季莜面饮食习惯 喜欢吃莜面,是武川等阴山山脉南北地域当地人千百年以来的饮食习惯,他们吃得很有讲究,一年四季里的吃法各不相同,各有千秋。 春季。尤其在初春,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新鲜蔬菜,全凭家家户户自家腌制的一大缸酸菜(白菜、圆菜)和土窖中的几百斤土豆。将腌酸菜清水中洗一下后,切碎同猪肉或猪油、土豆、粉条、豆腐等做一锅烩酸菜,锅上用笼屉蒸莜面窝窝、莜面鱼鱼、莜面丸丸等。烩酸菜碗内调拌着吃莜面,油炸辣椒佐餐,一两碗进肚,头上、身上都出汗,真正的肚饱神爽。 春末夏初,采摘一些野外或者田地里生长的苦菜、蒲公英、荨麻、苜蓿的嫩苗,清洗干净,用开水焯一下,加盐水或者陈醋(香醋)、香油凉拌,不但是一道季节性可口美食,也是凉拌莜面的极好配菜。 2)夏季,新鲜蔬菜多了,蒸出莜面窝窝、鱼鱼等,用醋、酱油加水加盐,调和成“冷盐汤”,汤内加放蒸山药芥芥、烧茄子、黄瓜、水萝卜丝、韭菜和香菜段,再加一些蒜泥或蒜末,冷汤调莜面,几碗下肚,格外爽口! 3)秋季,农户自家种的土豆、南瓜、白菜等都可以自食自用了,冷调莜面和热调莜面皆宜。吃冷调莜面,与夏天的吃法大体相同。热调莜面,就是以新鲜的土豆、南瓜、绿色蔬菜等为主要材料,烩上一锅大烩菜,调上热腾腾的蒸莜面,吃上几碗,特别的可口! 4)冬季,天寒地冻。或以大烩菜,或以羊肉汤(加土豆丁)、猪肉汤(加土豆丁)、鸡蛋汤、蘑菇汤等热调莜面,再加上一些油炸辣椒末或者油泼辣子,一两碗下肚,大汗淋漓,那才叫痛快呢! 但是,不管在哪一个季节,吃莜面最惬意的莫过于用胡麻油或者菜籽油热炝一点扎蒙蒙(野生细叶葱)花加入凉汤或者热汤中,与莜面一起调和着吃,那个香啊,那个极其特殊的美味,真是难以选择适当的词汇来描述。 扎蒙蒙是一种北方草原地区特有的纯天然原生态调味品。到了夏季,雨后的几天,正是扎蒙蒙迅速生长、开花的日子。细细的绿色丛生茎秆,小小的淡紫色、粉白色花朵,一丛丛、一丛丛地点缀在草地上。家家户户都要出去采摘一些,加工成直径3公分、厚1公分的菜泥饼,晾干备用。 在武川,以及广大的后山地区,土豆是百搭食材,无论是做什么菜,都爱搭配土豆。在民间的日常生活中,莜面是当家的主粮,土豆是最主要的蔬菜。一粮一菜在日常饭菜中长相伴,分不开、打不离。 四、 武川县被誉为“中国莜面之乡”。 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武川土豆”、“武川莜面”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武川土豆”、“武川莜麦”双双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地域商标注册。“武川莜麦”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武川已经有万亩以上面积的莜麦、土豆种植田双双取得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A级产品认证、绿色食品A级证书。莜麦粉取得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多项荣誉。 兰云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gnzz/5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过敏荨麻疹不能吃什么治疗过敏性荨麻疹应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