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大肠经循行与经穴

1.行大肠腑手阳明之脉。从食指桡侧末端开始。沿食指背侧桡侧缘,通过第一、二掌骨间近第二掌骨桡侧缘,上入腕部伸拇长肌腱与仲拇短肌腱间的鼻烟窝(阳溪穴),沿前臂背侧桡侧缘,进入肘外侧,在沿上臂背侧桡例缘,上肩,出肩峰前缘,在肩背部同手太阳经的秉风穴交会后,向上出于第七预椎棘突下,与督脉的大椎穴交会,再向下入镜骨上窝,联络互为表里的肺脏,向下穿过横,入属大肠腑。它的支脉从懒骨上窝上走颈部,通过颊部,入下齿槽,又回过来换着嘴唇,经过足阳明胃经的地仓穴,然后交叉相会于皙脉的人中穴,这样左边的经脉行到右边,右边的经脉行到左边,分别向上挟着鼻孔旁边。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图22)。

2.所属经穴名称:每侧二十穴名左右共四十穴。计有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脑、肩钢、巨骨、天鼎、扶突、禾黟、迎香。

3.常用经穴定位与应用(选穴)

合谷

定位: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烧侧缘。(第一掌骨基底与第二掌骨小头联线之中点)左右计二穴

取穴法:如取左手合谷穴,将左手拇、食指分开,以右手捐指节横纹放在左手、食指蹊缘(俗称虎口)上,然后右手拇指与左手拇指,以平行的姿式抬起,右手拇指尖所指处就是本穴。

主治:感冒,下牙痛,鼻炎,面瘫,偏瘫,神经衰弱,嘴息,病,发热,各种疼痛,经闭,滑产,荨麻疼。

针灸:针三至五分,针感麻酸至食指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针刺此穴。灸三至五壮。

阳溪

定位:位于习腕背面烧侧,拇指上翘时,伸拇长肌腱与

伸拇短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旧称鼻烟窝)。左右计二穴

主治:头痛,眼痛,

瘫,耳鸣,耳聋,下牙痛,扁桃体炎,喉炎,癔病。

针灸:针三至五分,针感麻酸至拇、食指尖。灸三至五壮。

摘自:赤脚医生针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sjfb/10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