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www.paisufa.com/
弥渡酸腌菜

弥渡酸腌菜最有家的味道。

有位外地作家曾经在他的文章里写到:“弥渡酸腌菜在弥渡这块神奇的土地酝酿下,与贵州茅台酒一样,成了不可复制的资源。”

在弥渡,每年冬天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赶着做酸腌菜,看上去就跟比赛一样。

弥渡坝子的冬天总会有些夜晚在偷偷上霜。清晨去菜地里一看,青菜绿里透白,一株一株亭亭玉立,美妙得仿佛满地都是玉匠雕出的宝贝。经过寒霜的青菜是做酸腌菜的上等食材。

冬日的清晨,女人们把成捆成捆的大青菜从田间搬到家里,先是放在太阳底下,晒去多余的水分,然后洗净切碎了,加入适量的辣椒、生姜、大蒜、白酒,放入适量的胡萝卜丝、蔗糖、茴香粉,搅拌均匀后再放入弥渡兴隆村烧制的陶罐里使劲压紧,盖上盖子密封,经过一个多月自然发酵,一年四季就可以吃上色味俱佳的酸腌菜了。

弥渡卷蹄

具有“五百年一种吃法”之称的弥渡卷蹄,可谓是弥渡地方特色饮食中的一张王牌名片。

所谓弥渡卷蹄“五百年一种吃法”,指的是弥渡卷蹄从古到今,吃的都是凉品,从罐中取出后切开装盘即可食用,不需要放在锅里煮。现在这样的尴尬永远不会再发生了,因为上市的弥渡卷蹄早已成为包装产品,有了食用说明书。

每年寒冬腊月是腌制弥渡卷蹄的最佳季节。腌制卷蹄费时费力,先得把猪腿皮完整取下,洗净,去毛,将肉里的骨头剔出,然后将切好的精瘦肉条与调配好的草果粉、胡椒粉、茴香粉、八角粉、肉桂粉、食盐等佐料,以及用酒烧熟的红粬米混合搓揉均匀。再将肉条紧紧地填充到猪脚内,用清洗干净的糯谷稻草裹紧,放入容器内腌渍3~4天后,再放进锅里蒸熟,取出并冷却后,去掉糯谷草装入土陶罐。中间的空隙用炒大米面和萝卜丝填充。然后密封罐口,使其深度发酵,经过一个多月即可取出直接食用。

弥渡红粬米

毋庸置疑,是弥渡红粬米成就了弥渡卷蹄。假如没有弥渡红粬米,弥渡卷蹄也很难成为弥渡地方特色美食。

弥渡红粬米是纯天然的绿色无公害食品防腐保鲜剂、染色剂、调味佳品。在弥渡,红粬米的制作是一门口耳相授的祖传工艺,其工艺配方极其神秘,有着“传子不传婿,传媳不传女”之规。

弥渡的红粬米制作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时光,但是如今制作弥渡红粬米的人家,已经只剩下果子园村少数几户了。

在弥渡,每到冬季,家家户户都喜欢腌制肉制品。添加过红粬米的肉制品不仅颜色鲜艳,味道别具一格,而且能防腐。弥渡人最爱吃红粬米粉蒸肉,尽管用的是油腻腻的膘肉,但是因为有红粬米的造化,可保证膘肉油而不腻,其味妙不可言。因此,从古至今,粉蒸肉都是弥渡客事中传统八大碗的头碗大菜。即使在美食叠出的今天,传统八大碗被众多新食品替代,但是粉蒸肉仍有它的一碗之位。弥渡人厚爱粉蒸肉,那是因为添加在肉里的红粬米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所含红粬霉素K可阻止生成胆固醇。

寅街黄粉

到了弥渡,有一种美味是不得不尝的,这种美味名叫寅街黄粉。说到黄粉,你可能会说,你推荐的这个算什么东东,这豆粉制作出来的小食品满世界都是,又不是弥渡独有?假如你一定要坚持你的这个认识观,我还要再补充一句:这是你认识上的大错特错!寅街启官营黄粉可是非凡之物,早在多年前,它就以制作工艺的独特和鲜、嫩、香的口感而名扬四方。

制作黄粉不简单,配料、搅拌、加料、火候全都得靠烹调经验把握。包裹在中间的还冒着热气的稀粉很受食客青睐,尤其在冬日早晨,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稀粉,加上花椒油、芥末、辣椒酱、姜末、葱末、蒜末(水),吃起来满口鲜爽,温暖直透心脾。

弥渡县城里每天都有众多寅街黄粉小食摊沿街而摆。在一溜排的小凳子上,不论春夏秋冬,清晨傍晚,随时都坐满吃黄粉的男女老少。吃黄粉,佐料和调料必不可少。夏天,吃过黄粉后,再喝上一碗摊主自制的“木瓜甜醋”,顿时浑身通泰,自制的芥末虽然味重,但能解暑提神……

很多到大理、到昆明走亲戚的弥渡人都会带上黄粉,让远离家乡的亲人尝乡味,记乡情。远离家乡的游子回到弥渡,也一定要去吃一碗黄粉。

密祉豆腐宴

密祉街上大箩小筐的豆腐透露着恒古不变的原始气息。

最近几年,密祉人创造了豆腐宴,满桌全是豆腐。不论是平常日子,还是双休日、“黄金周”,各地携家带口的游人大都会云集于密祉镇,放开为减肥而被苛刻的肠胃大饱口福。

为了吃到脑里的内啡肽也能滋滋地飘出来,今天我要跟大山楂和吗丁啉发挥同样的作用,让你看到振奋。

这些以当地优质豆腐为主料的佳肴,通过凉、煎、炒、蒸、煮、烤等烹制手法,真真把豆腐化为神奇,让你看得两眼生花,面对满席豆腐的世界,让人不知道该先从哪里下手。

密祉豆腐味道纯正、质地优良,得益于太极灵山的好水和传统的制作工序:从淘洗大豆,磨浆,滤浆,煮豆浆,点豆腐,压豆腐,最后到捂豆腐,这七道工序缺一不可。

正是因为这水、这厨艺,密祉豆腐宴的美味才难以言传,才使得密祉豆腐香飘八方,深深烙在每一位食客的记忆里。

米花大圆糖

米花大圆糖是弥渡的“古传食品”,也是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小时候家住在乡下,每年春节前三五日跟随父母进城“赶尽头街”,走到卖圆糖的摊位前,我总会用眼睛钩子一样钩住那些大大小小的圆糖,心想这一年父母会买多大的大圆糖?

大年初一到舅舅、姨妈家拜年,最想得到的就是那个钵头大的圆糖了。如果得到,就会飞快地跑回家,在屋梁上钉一颗钉子,然后牵一根线,把圆糖像灯笼一样挂在线上。每天傻傻地看着,嗅着,想着,甜得梦里都能笑出声来。

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期间,无论进入哪户人家,主人都会给你捧上一杯蔗糖米花开水。这是一份祝福,喝了它,预示一年的日子就会甜甜蜜蜜,红红火火。客人走时,主人还会赠送一份米花大圆糖,祝福阖家生活甜甜美美,顺顺利利,健健康康,圆圆满满。

弥渡大圆糖包裹着家的气息,浓浓的年味和割舍不掉的亲情。

黄粉皮腌菜汤

“家有钱财万贯,不能吃黄粉皮腌菜汤下饭。”这说的是弥渡黄粉皮配以弥渡酸腌菜做成汤,这道看似极为普通的菜可以引人胃口大开,即使家道殷实的大户人家,如果经常让它上桌,也会因为它而把家底吃薄。

说到美味,食遍全国,我觉得最美的还是故乡的黄粉皮腌菜汤。用它们做汤,其实极危险,因为你会贪吃,贪吃到肚子撑不住仍不肯罢休。我怀疑黄粉皮与酸腌菜搭配后是不是衍生出一种什么物质,能完全麻痹我们脑里的拒食中枢。

黄粉皮的发明也很有来头。相传清朝年间,弥渡马尾村有户人家,男女主人勤劳而聪慧。有一年秋收秋种,某天清晨,贤惠的女主人早早起床做好豌豆粉留作晚饭,又做好早饭喊丈夫一起吃,然后双双外出劳作,一直忙到太阳落山才回家。女主人端出早晨做的豆粉一看,豆粉已经变硬,心中好生懊恼,觉得丢弃了可惜,于是就剔了一根马尾,将黄粉削成薄片晾在簸箕里。有一天做早饭,恰好没有菜,女主人就把晾干的黄粉皮用油炸过后,拿出来让丈夫尝一尝。没想到,粉皮在油锅里炸过,不仅颜色鲜黄,而且香脆回甜,一个不小心一道绝佳美食就诞生了。自此,也传出“马尾村的女人最聪慧,马尾村的黄粉提不得”这个佳话。

弥渡肝生

弥渡人热情好客,请吃“杀年猪饭”是民间的传统习俗。在这个世代延传的习俗里面,我们不难找到深藏不露的情感密码。在那些想饱餐一顿肉都被人嘲笑“白日做梦”的年代,家里有好吃的食物,邀约上一帮亲朋好友共同分享,亲情就会越走越近。

“肝生”是弥渡杀年猪宴席上的一道不寻常的凉菜。谁也说不清这道菜是何时被摆上宴席的,但是每一位土生土长的弥渡人,无论他走得多远,离开弥渡的时间有多久,他的心里都会一直惦记着这道家乡的特色菜。

新鲜的猪肝、猪脾脏、猪皮、小里脊肉煮熟后,与发软的粉丝,切成丝的新鲜白菜、胡萝卜一起加入葱、姜、芫荽、蒜泥等配料,放入适量食醋、酱油、草果粉、花椒粉、油辣子充分搅拌,这道红黄白绿青橙紫相间,色泽诱人的“肝生”就做成了。

“肝生”摆上八仙桌,就着“八大碗”,在推杯交盏,把酒言欢中,这顿世代传延的“杀年猪饭”一如绵长的乡音,淡淡的乡愁,让人终生难忘。

弥渡山茅野菜

师范先生的这首诗,道出了客居异乡的诗人对家乡“山茅野菜”的眷恋。

其实,在这个全国菜篮子生产先进县,云南省商品蔬菜基地县,这里还是“山茅野菜”的天堂。树头菜、枇杷菜、龙刺花、山芹菜、香香菜、蕨菜、香椿、鱼腥草、车前草等“山茅野菜”,它们在餐桌上散发出来的清淡的滋味胜过大鱼大肉飘香。

生长在海拔米的“道山佛地、古滇瑰宝”太极山十三峰九溪畔的野荨麻,它吸纳青山绿水之精华,沐浴天地之滋养,这样的野菜更是妙若天仙。

荨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及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它不仅营养价值极高,而且具有降血压、健脾胃促消化、清热解毒等功效。

荨麻可以烹饪加工成各种美味菜肴。但是最不破坏营养、最绿色、最环保的烹饪方式,就是煮汤。刚从山野里采摘回来的荨麻极鲜、极嫩,只需放在沸水中翻滚两三次,然后加点盐,点几滴香油就成为一道美食。它总能勾引食者的味蕾,愉悦食者的味感,让人回味无穷。

弥渡的美食数不清道不完,还有那些凉虾冰粉水,清爽的揸揸粉,“太极神补”郎搂妹,味香醇厚的弥渡风肝……那些难以一一细说的弥渡美食,它们同样能征服人的胃,俘获人的心。

故乡的味道数不清说不完。走进弥渡,把为减肥而制定的节食计划抛开,来一场舌尖上的狂欢,岂不快哉?

本文来源:《文化大理·弥渡卷》微弥渡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推荐

1、大理吃喝玩乐社群,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嗨翻天!!!2、管理员

团长招募啦,欢迎加入大理吃喝玩乐社群大家庭~大理加油传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sqbc/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