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时间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27/5408152.html

“这个值得去拍!”在《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花卉》一集最初的调研中,说起大树杜鹃的故事来,几乎每位老师都表示赞成,“在西方的园林里,无杜鹃不成园……”无论是从一种植物的生命史,是人类文明史还是其他,不管从哪个层面去讲,杜鹃的地位似乎无可撼动。

“植物不会说话,我们要替她说话。”总导演李成才常常提醒,你们能在植物身上体会什么,感动到什么,你和植物两个生命体之间的凝视又是什么?你们一定好好思考……《花卉》这一集中,选择了大树杜鹃、绿绒蒿、月季等作为主角讲述,一个“主角”隐秘在深山森林里的某个角落,另一个“主角”伫立在高原雪线之上,平常连见她们一面都难,怎么凝视?怎么思考?大家陷入了沉默。

一切,先从调研开始。

01

相识

茫茫丛林中,怎么去拍一棵树?起初,摄制组也很无助。大家首先能够做的,就是在确定好拍摄的主角后,去拜访业内最权威的老师。

云南。我们见到了奚志农老师,奚老师常年在野外拍摄,见过的动物比见到的人还多,是国内最顶尖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之一。当他得知我们要拍摄大树杜鹃后,立即在野外拍摄经验上为我们支招。

腾冲。我们见到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管护分局局长毕争。

毕争自己是一名鸟类摄影爱好者,当他看到我们时,意味深长地顿了一下。

“你们?”

“现在是几月份,现在是高黎贡山的雨季……我们进山都是问题!”

“那什么时候可以拍?”

“大树杜鹃开花,至少要等到过年。”

“想要踩点,你们过几月再来吧……”

高黎贡山,是“世界物种基因库”,是“生命的避难所”,仅仅想要进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大树杜鹃来讲,她们都是有脾性的,选择生长在哪里,什么时候开花,是大年还是小年?人们很难预测和左右。

在大自然面前,人们的力量太微弱了。在第一次沮丧后,10月份,刚在白马雪山拍摄完的摄制组又来到了这里。

“能钻进皮肤的蜱(pí)虫、蚂蝗、熊……这可是人家的地盘,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别唬人啊,只要不出人命,还是可以尝试一下……”

毕争为我们的人身安全考虑。

“想”和“能”毕竟是两回事,想要进山,我们不是赤手空拳,我们得做准备。

劳保店、药店、超市,都走了个遍。虽说10月,但是山中的水势还是很大,穿防水鞋没用,10块钱的胶底鞋最好使。

说干就干。

02

相遇

理解一个生命的前提,首先是去感受她。如果不去亲眼看看,不做好拍摄计划,怎么能拍好呢?大家踏上了寻花之旅。

在调研踩点之前,原保山电视台副台长李根志老师为我们打预防针。

“山里蚂蝗多,如果蚂蝗吸附在皮肤上了,不要轻易拔,要智斗……”

“路边植物上的蚂蝗感应人的气息有个过程,走在最前面被咬的机率越小,所以走快点,别落后哦。”

庆幸的是,我们到丛林中时并没遇见蚂蝗。反而对我们挑战最大的是水路,仅仅上山路中,我们至少要穿越过35道水沟。冰凉的溪水常常没过膝盖,有时直到大腿根,水中的石头有青苔,非常滑,稍有不慎一不踩准,就被滑倒。大家笑称,这时候体重大的最有优势,因为不容易被冲走……

执行总导演张帆

丛林中没有路时,就拿砍刀劈一条路出来;山上没有吃的,还有压缩饼干;谁肚子不舒服,常备止泻药……其实生活中的困难都好克服,拍摄计划的制定最令导演和摄影师头疼。首先是没有电源,得想办法扛笨重的发电机上来;其次是山中没有信号,树林太密,光线不好,怎么能很好的航拍?事实上,这一次大家的各种尝试都没成功;山中的地势高低不平,摄影机三脚架更是无处落脚,另外,还要祈祷不惊动山中未冬眠的动物们……

林中地势

“是日无雨,亦无蚂蟥,轻装上阵,往返10+公里,全程7+小时,之前大雨毁桥,是以涉水渡溪70+次,趔趄无数,摩擦无数,路边辣手叶片无数,辗转白眉长臂猿观测点小憩,然终至大树杜鹃王。感慨、畅想、流连后测试无人机,沟底、山脊皆无所获。路遇观测员,寻找新视角。下山后听闻,当日黑熊出没,猎羊为食,与我等擦身而过。叹无缘。”

调研后,执行总导演张帆发表以上感慨。

好在有当地专业的向导和护林员们,大家沿着时有时无的小路走向心目中的大树杜鹃。

仰头看着八九层楼高的大树,树顶长什么样?树顶的动植物们过的好不好?拍摄时叶片花朵的细节能否捕捉到?成了盘旋在大家心头的困惑。

令人欣慰的是,这一次调研,摄制组还是有收获的,面对明年唯一一次拍摄机会,能否捕捉到大树杜鹃盛放的瞬间?大家在担心,在祈祷……

03

相知

“我们要以个体生命的立场,去尝试理解另外一种生命,你要去探索这个生命奇迹背后的磨难是什么,求索是什么,艰难付出是什么,喜悦渴望又是什么?”导演张帆提醒摄制组每个人。他曾念叨,我们只有以个体生命的同理心,重新解读周围的世界,重新认知人类的位置,才能超出我们认知的边界……

不管导演们是怎样的一种初衷,大家明确地知道摆在面前的任务是什么。春节前一星期,摄制组又进了山,这一次,与摄制组同行的有植物学家庄平老师,庄平老师研究了一辈子的杜鹃花,有他在,相信大家一定能拍好这个植物主角。

植物学家庄平

萧瑟的冬季,动物们也冬眠了。在这样的冷寂的一片丛林中,在人们攀登的困乏之中,突然有一树繁花出现在你眼前,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很难不被吸引和震动。

年前,来自西方的植物猎人乔治弗雷斯特躲避过追杀,跋涉在同样的情境下,他被杜鹃花这样大的体量所吸引。于是,他砍倒几十米高的巨树,切下树干断面标本,漂洋过海将其带到英国,成就一世英明。

年后,在科技条件发达的今天,当我们再一次站在了同样一篇森林里,我们想要记录这朵花的故事。

不小心掉到沟里的摄影师

植物学家庄平

常年跑野外的庄平老师体力很好,在这样的丛林中,年纪最大的他总是跑在最前面为大家寻找拍摄对象“大树杜鹃”的蛛丝马迹。(其实,半年后我们才知道,当时庄平胃病复犯,下山后他才入院调养。)

多年前,庄平老师曾经来到这里,他在河边拾捡大树杜鹃的荚果,兴奋之余忘记了蚂蝗的叮咬,直到白衬衣上生满血痂变成红色一片,自己才察觉,他的背部皮肤也曾钻入一种虫子的半个身子,直到半月后洗澡时才发现……

“这没什么,这毕竟是人家的地盘,在这里你是入侵者……”庄平老师为我们讲述野外经历。其实,对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一辈子扎根大地,冒生命危险进行植物学研究的老师大有人在,很多植物学专家倾注毕身之力只为研究一件事,他们的生命已经和这些植物融然一体。

“我想起晓峰了……”庄平老师仰头看着巨树,默默念叨了一句。

后来我们知道,晓峰曾是他的一个助手,多年前,他和庄平老师一起调研,和另外一个同事在汶川地震中遇难……此时此地,他和摄制组又来到了这里。

想要拍摄比8层楼房还要高的大树杜鹃,我们怎么去记录和呈现呢?航拍不可以,普通摄影机不好用……最后我们选择了最原始的方式——爬。

爬到树上去。

摄制组尝试了飞猫摄影系统。一般情况下,演播厅和体育赛事中,飞猫用的比较多。摄制组实在想不出用什么好的办法去拍摄盛开在树顶的花。于是,摄制组在两棵树之间,绑上绳索,在绳索间挂上设备进行拍摄。

摄影老师杨海洋戏称,在这里,现在让他头疼的不只是拍摄,爬树才是。

安装,架设这些设备,需要耗费大半天时间。

不管是悬挂的绳索及拍摄设备,是在山中休憩用的睡袋,食粮,还是发电机或是其他,摄制组都要徒步背到据点。其实,在摄影老师爬树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好完美的防护措施,全靠经验。摄影师杨海洋为了灵活操作设备,没有戴手套,一只手被丛林中疑似荨麻的植物蛰伤,一段时间内他的手部没有知觉。大家苦笑,终于知道寻麻疹中的“荨麻”这两字是怎么来的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

拍到树顶绚烂的花朵时,大家感慨万千。

张帆导演像保护孩子一样,时刻保护手中的素材盘

这是摄制组拍摄大树杜鹃的琐碎日常。

其实,对于我们真正的主角——植物,她们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惊心动魄。通过看待她们,我们也在学习如何看待我们自己。今晚,《花卉》即将播出,这一集中不仅有大树杜鹃,有被世人称为喜马拉雅蓝罂粟的绿绒蒿,还有和平之花月季,有“华妃娘娘”口中的“一丈红”蜀葵……这些植物主角们的故事,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份不一样的感受。

如果我们做的不够好,也请您接纳下我们的诚意……因为寻花之路,也是我们的修行之路。

在拍摄过程中,有苦有甜,我们拍摄到了一种鸟儿吃大树杜鹃花蜜的过程,研究这方面的专家也很惊喜,因为对于中国植物区系鸟类传粉现象中,这一类的鸟儿与大树杜鹃的关系还未见报道。

鸟儿偷吃花蜜的精彩瞬间,也是我们的惊喜瞬间。

文章来源: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xwgj/1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