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广解?静虑品》

无著菩萨注释索达吉堪布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一般来讲,修行人在山里修行时,除了衣食以外,不用考虑其他事物,而古代的修行人什么都不管,连衣食也不考虑。在藏传佛教中,有一位美隆多吉上师(也叫金刚镜),他在山里闭关九年,九年当中只靠吃拉刻树皮而修持正法,一直到成就为止。无垢光尊者在桑耶修行时,也是历尽了千辛万苦,他只有一个牛毛口袋,这个袋子既作衣服又当坐垫,故而人们称之为“口袋僧”。他仅以二十一颗水银丸维持生活,传记中说他还有少许糌粑粉,但《前行》等其他历史资料里,只提到了一些水银丸。

汉传佛教有位大梅禅师,当年他在马祖面前见性开悟后,到浙江四明山隐居。多年以后,他的一个师兄得知其下落,欣然派人迎请。禅师就写了几首诗以示推辞,其中有一首是:“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意思是说,本来他隐居在山里面,一池荷花的叶子足够当衣服,很多松树的松花完全可充当食品,没有必要为了衣食而离开这里,所以刚被别人发现了自己的住处,不得不将茅蓬又迁到其他地方。以此婉言谢绝了师兄的邀请。

然而,有些修行人,师兄一打“我们寺院需要缺人,你可不可以下来当住持,给寺院里传传法?”自己就高兴得不得了,第二天马上收拾行李,准备下山弘扬佛法。当然,如果真是弘法利生的心态,那倒是非常好,但如此斩断了自己在寂静处苦修的因缘,还是非常可惜。

唐代的懒瓒禅师,长年居住在山洞里,有一次,他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心境:“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后来这首诗传到唐德宗的耳中,德宗很想见见这位禅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于是就派大臣去迎请。

大臣拿了圣旨寻到了山洞,正好瞧见禅师在洞里烧火做饭,大臣便在洞口大叫:“圣旨到,下跪接旨!”洞口的懒瓒禅师,却装聋作哑地毫不理睬。大臣探头一瞧,只见禅师以牛粪升火(看来烧牛粪不仅仅是藏地的传统),火愈烧愈旺,洞里洞外烟雾缭绕,熏得禅师涕泗纵横。大臣忍不住叫道:“喂!禅师,你的鼻涕流下来了,快擦一擦吧。”禅师头也不回地答道:“我才没有闲空为俗人擦鼻涕呢?”

他烧的好像是地瓜,拿起就往嘴里送,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大臣仔细一看,顿时目瞪口呆,因为他看到的,明明是一块一块的石头。禅师顺手捡了两块递给大臣,说:“趁热吃吧!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贫富贵贱、生熟软硬,心田识海中不要把它们分在两边。”大臣见禅师这些奇异举动,说这些难懂的佛法,不敢回答,只好赶回朝廷,据实禀报皇上。皇上听后十分感叹地说:“国有如此禅师,实乃众生之福!”

这些高僧大德的隐居苦行,确实让人十分佩服。然而,有些人看见这种修行人时,会惋惜地叹道:“他多可怜啊!衣服穿得破破烂烂,屋子里什么吃的都没有。”其实不应该这样,他要是搞世间法的话,肯定比你成功,但是他对这方面没有兴趣,所以才前往寂静的地方。

前段时间,我们学院的一个修行人,遇到一个领导,那个领导一直教训他:“你们不要重视名声地位。”法师则回答说:“我们对名声的确已经看破了。以前有一个州委书记,地位非常不错,但最近听说他退休了,每天都在成都的一个茶馆喝两元钱的茶,天天这样混日子。可见,任何地位都没有用,我们根本不希求这些。”

这番话真的很有意义。世间上的地位名声,很多人都觉得了不起,稍微有一点地位、财富,就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并觉得山里的修行人对世间法一窍不通,做什么也不会成功。其实用正理来分析的话,抛弃一切在山里苦行的人,在人类历史上才是最伟大的。他们知道最有意义的是什么,完全明白解脱是值得追求的真理,此外,任何事情都没有多大意思。

《学集论》中也引用了《宝云经》、《宝积经》及《月灯经》等有关教证,详细阐述了寂静处的功德。有些人虽没有住在寂静处的缘分,但如果心里非常向往,发愿的功德也很大,《三摩地王经》中说:“发愿前往寂静处的功德,超胜于供养恒河沙数诸佛菩萨的功德。”佛陀在有关经典中也说:“若人无喜亦无忧,则彼恒常心安乐,比丘若喜住山林,即能享用此快乐。”所以,无喜无忧地安住在山林里,远远胜过世间上的一切快乐。

我们看到寂静山里的修行人,一定要学会随喜。现在有些人并不是这样,他们到看见寺院或者山里的修行人,就认为这些人很可怜,什么前途都没有。实际上这完全是颠倒的悲悯,这些修行人的境界,是他们根本无法企及的。以前米拉日巴尊者到白崖窟闭关,他于一个小小的坐垫上发誓:“我若不得殊胜成就,纵然饿死也不为觅食下山,冻死也不为求衣下山,病死也不为找药下山,决定舍弃今生的一切。倘若违背此誓,请护法众立刻断绝我的生命。”后来有一次他想出去散散步,正准备要走时,忽然想起了自己的誓言,于是唱了一首“自勉歌”来警策自己,马上又安住下来。

如是过了几年后,他的粮食全部吃完了,眼看着这样下去只有饿死,无奈之际,正好发现山洞前面长有很多荨麻,他大为欢喜,从此以后就以荨麻度日,继续修行下去。再过了一段时间,外面的衣服破烂得连一片布都不剩了。因为专吃荨麻而没有其他食物,身上只剩下一付骨架,头发和毛孔也都变成了绿色,但他的修行境界却越来越高。

有一天,贡塘地方来了七位姑娘,见到尊者枯瘦如柴的身体,其中一个说:“这人真可怜,我们要发愿,生生世世不要得到这样一个人身!”另一个姑娘也附和:“是啊!这个样子,谁见了都会伤心的。”尊者听后,心想:“这些无知的众生才是可怜。”随即给她们唱了一首道歌。

有些修行人在山里苦行时,很多世间人看不惯,觉得他们有问题,甚至像刚才那样发恶愿:“千万不要变成这样的人!”这是极为愚痴之举。《三摩地王经》中说,修行人因不执著诸物为我所,犹如犀牛般独来独去,好似微风一样畅游虚空。这种生活多么自在、快乐。

我自己也经常发愿前往寂静处,但有时候也脱不开,以后有没有这样的机会也难说。不管怎么样,自己还是非常向往那种生活,尤其是看到山里的修行人,心里就由衷地随喜。

——敬录自《入行论广解》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友情提醒

回复1:学会“面向未来”招生简章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索达吉上师仁波切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10:《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综合导读

愿吉祥!

赞赏

长按







































白殿疯方法大全
从事皮肤病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xwgj/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