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简称:皮研所)的门诊病历本封面,8个朴实无华的白色行楷字跃入眼帘,是充满诱惑性的一句:“佑皮护肤,臻美至善”。正如江苏省城发行量颇大的《金陵晚报》所报道的那样:南京东郊紫金山北麓的曹谷山上,此地附近曾因建有蒋王之庙而闻名。然而,对于现在的南京人来说,“蒋王庙”的记忆正渐渐远去,“皮研所”的身影日渐清晰。

阅读本篇文章大约需要5分钟ok

防治担国任

历史上,医学界曾将麻风、梅毒和结核病并列为三大慢性传染病,困扰着世界,也困扰着中国。铭记初衷、不辱使命,皮研所始终如一地履行着传染病防治之国家大任。三大慢性传染病防治中皮研所承担了两个。因此,中国CDC京外挂牌的极少,地处南京的皮研所一下子有了两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当然,皮研所绝不仅仅有众所周知的在抗击麻风的显著成效、防治性病的非凡建树,皮研所还有另一大鲜为人知的功绩一—消灭头癣!

头癣是我国流行多年的身心疾病。或许因时间久远,说到头癣,现在的40岁上下的人可能知之不多,这还真得说是因为皮研所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攻坚,将此病基本消灭于20世纪70年代。小说《阿Q正传》可以帮助你了解,书中所描写的阿Q即为一头癣患者形象的典型代表。鲁迅先生写出:“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他讳说‘癫’,以及一切近于‘癫’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由此可以看出头癣的形象在民国年代就很受屈辱,新中国成立后头癣患者的遭遇也好不到哪里。

20世纪50年代,《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防治消灭农村常见传染病”,开国总理周恩来和副总理李先念很关心头癣这种常见皮肤病的防治工作,明确指示“要下大决心,坚决把这种病消灭掉”。“疥癣小疾”何以会引起如此重视?不妨了解一些这种病的危害常识。头癣临床按照癣疮的颜色,大致分为黄、白、黑三类。其中黄癣是由许兰黄癣菌(trichophytonschoenlieni)引起的毛发皮肤病,侵犯头皮毛囊,引起糜烂结痂,痒痛发臭,是三类头癣中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种。许兰黄癣菌破坏毛囊,造成头皮溃烂形成瘢痕,严重者终生秃发。故而民间俗话黄癣为“痢痢头”“秃疮”,江西老表更绘声绘色形象地称之为“光山头”。黄癣病患者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头发秃光形成残疾,患者不仅身体上受到病痛的折磨,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作、学习和生活,有些患者因此而情绪低落、性格孤僻,找对象、谈恋爱、结婚均成问题。

年,皮研所协助卫生部在江西宁都召开全国防治性病、麻风、头癣现场会,会议提出:必须控制乃至消灭这种压在农民头上的“光头”。胡传撰、曹松年等多次组织带队赴现场、与江西省南昌市联合成立中央、省、市头癣防治工作组,并分成若干个小分队在江西南昌市郊区青云谱公社进行试点。20世纪中期之前对头癣没有特效疗法,国内只能用极毒的醋酸锭或X线放射使毛囊萎缩而将病发脱落,但即使是这些疗法还医院才能做到,往农村推广几无可能。国外用抑制真菌细胞核的新药——灰黄霉素可治头癣,如直接引进并使用此药,价格昂贵,治好一例约需五头肉猪的价格,当时中国农村十分贫困,农民根本无法承受。于是皮研所想到了国内生产,便联合抗生素研究所张为申所长露共同开发,采用灰黄青霉发酵制成国产灰黄霉素药片,随即进行临床验证确认对头癣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后,再到江西农村现场分组对照、凝反复研究,发现按黄、白、黑不同类型可选用不同剂量和疗程。而黄癣又章可根据其病皮损分型论治,按大、中、小不同面积用1、2、3周灰黄霉素即可治愈90%以上黄癣。经过两年的努力,治愈了该公社人中个头癣(主要是黄癣)患者。

年,皮研所战备搬迁下放至江苏后,全所的工作重点主要是防治麻风和头癣,李桓英、吴绍熙、邵长庚、靳培英、龙振华等都随医疗队蹲点现场,是时将在青云浦公社取得的经验大力推广。如:“预防五字诀”之“晒、拍、刷、洗、煮”。14岁以下儿童用普查,而15岁以上的用滤过性普查来发现病人的阳性率最高;在农村现场诊断黄癣的方法采取临床午氏灯及直接显微镜检查可更省力、省时,阳性发现率更高。在治疗方法上采取分型诊治:外治结合服小剂量灰黄霉素加定期剪发、洗头和消毒五字诀(搽、服、理、洗、消)等。经验在推广中光大发展。为了解决药品的短缺,土法上马,用麦麸、稻糠、白薯丝等作为固体培养基,放在烫洗的门板上,培养荨麻青霉菌,待其发酵生长后,收集发酵物,灭菌,晒干,磨粉,制成“灰黄丸”,给患者内服,再结合剪发和外用药,效果奇佳。在泰县共生产了斤“灰黄丸”,有效地治疗了近例患者。再者是中西医结合,利用利胆中药茵陈配合灰黄霉素口服,这是因为茵陈的利胆成分—对羟基苯乙酮可以提高灰黄霉素的生物利用度,可节省其药量的30%~50%,同时也能提高疗效,便以此作为大规模消灭头癣的经验用方以补充灰黄霉素药源的不足。在泰县、泰兴、淮安、如皋及靖江等农村验证,收效甚好。紧接着又在湖北、新疆等地致力推广,终将使头癣——这种主要在中国农村地区危害甚大的皮肤病得以控制。防治后的12年、25年,吴绍熙、邵长庚等曾再赴青云谱公社及江苏泰县等旧地复查,患病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年,医院组织力量到该省数十个县的农村进行调查,均证实黄癣已绝迹多年,未出现一例新的患者。同年吴绍熙等人也曾随该院专门到青云谱公社调查回访,也未见到黄癣患者。

麻风被认为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在我国已流行多年,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从20世纪50年代到年,皮研所几代麻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带领全国同道大规模地开展麻风防治工作。历经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研究(-年),基本消灭麻风的研究(-年)的漫漫长路,20世纪末,麻风在中国基本消灭。”国际甘地奖获得者、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会长、麻风病控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成感慨道:“尽管其间的过程十分辛苦和艰难,但每每想到有成千上万的人因此而重获新生,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这是对麻防工作者最好的褒奖。”步入巩固“麻防”成果,消除麻风危害(一)的阶段,如何做好低流行状态下的麻风防治工作,皮研所人不自满、不懈怠,张国成和他的团队依然一如既往地为麻风防治奔波,年,麻风病控制中心努力促成国家11个部委联合颁发《全国消除麻风病规划(-年)》,计划到年,全国麻风病患者数量较年减少50%,98%以上的县(市)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者控制在20%以内。统计显示,60多年来,全国累计登记报告麻风病患者约51万例,麻风病年发现率从年的5.56/10万下降至年0./10万,比年下降了98.4%。年底,我国新发麻风患者只有例。

喜人的成绩从未让科研工作者停下上下求索的步伐,一代代皮研所人前赴后继,在中国性病防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笔……

年,皮研所因防治性病等皮肤疾病而创立;年,胡传挨等论文《我国对梅毒的控制和消灭》,标志着新中国成立15年后,性病在中国得以控制而基本销声敛迹。随改革开放,性病沉渣泛起、死灰复燃,并不断由沿海向内地、由城市向农村蔓延。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叶干运等深感忧虑和不安,多次向全国人大提案“加强性病防治工作,控制性病蔓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我国性病防治策略措施的建议,得到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下发国发()85号和中办发()15号文。年7月,卫生部指定皮研所为全国性病防治研究中心,勤奋、严谨的皮研所人重新肩担起7项国之大任:负责全国性病防治、监测的指导工作;制订全国性病防治规划、全国性病防治技术标准和方法;培训全国性病专业技术骨干;开展性病防治新技术的研究;承担性病宣传工作,并负责编辑性病宣传资料和刊物;负责国际性病方面的学术交流;负责性病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组织工作。倾心尽职、奋勇前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宣传教育与编辑出版专业资料和科普文章、创刊《性病情况简报》、办班培训专业与专门人员、组建性病疫情监测体系、建立全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网络,为制定全国性病控制规划和定期修订我国性病诊疗标准与指南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多年来,皮研所不仅参与制定了全国性病防治措施、标准和实施方案,还建立了遍布全国的疫情监测网络,并且通过多种教学模式,为全国各地(含港、澳、台地区)培训了急需与必备的性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医技人员。

“性病防治既是我国社会的现实需求,更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难题,我们需要开拓视野,需要精诚合作”。性病控制中心副主任陈祥生说。多年来,中心不仅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国际组织及科研院校建立了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同时,还培养出多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性病领域专家,他们还作为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参与了国际和地区性病防治策略和技术指南的制定工作。

良史飞驰颂大雅,居高声远非藉风。年,全国科学大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史无前例的科技界盛会,此时的皮研所还在苏北小城泰州,并没有因其地处一隅而被人们忘记,“以县为单位控制麻风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头癣的综合防治研究”“基本消灭性病的防治研究”三项大奖花落皮研所,奖状上获奖单位名称写的是“江苏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但办事客观、公正、严谨的会务秘书组在其后的括号内准确地写注“原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的字样。

医教研防新管理,搏浪领航续辉煌。度过了花甲生辰的皮研所,随着年5月15日的翻过又添一岁。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们生活中皮毛微恙绝非无关紧要而可以忽略,介癣小疾任性则可能溃败成体之大患。因此,皮研所人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传承传统的优良文化。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与时俱进是皮研所人的光荣传统,有理由相信,皮研所人绝不会愧对先辈们创下的丰功伟绩,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牢记职责,坚持发展,服务社会,永不停步。

(谨以此文纪念“中华医学会”成立周年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成立78周年,纪念皮研所成立61周年)

本文作者

谢锦华张爱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医院

阅读来源

《皮肤科的那些人那些事》

编者著:张建中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年6月

赞赏

长按







































儿童白癜风病的症状
北京哪所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xwgj/1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