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 

顶礼一切具无缘大悲之至尊上师﹗

???????????????????????????????????????????

如来密意持明表示传

??????????????????????????????

补特伽罗人中成善缘

?????????????????????????????????????

循胜士迹究竟二利者

????????????????????????????????????

顶礼一切三传承上师

真假舍事者

还有许多修行人不住在自己的家乡,自命不凡地声称我是舍事修行者而来到异地他乡的一处山洞里安住,接着便几经周折地寻找很多熟悉的施主,他们怎么算得上是真正的舍事修行者呢?

所谓的舍事修行者必须要做到已经彻首彻尾地断除了对妙欲的贪执,与任何人素不相识,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受任何人控制摆布。假设一位施主突如其来,那暂时与他结成施主与应供处的关系也未尝不可,但是达成长远的协议说“我是应供处,你是施主”,这是万万使不得的。古代的贤德也曾说:“友人施主莫久约,鼻肉勿给任何人。”有了一位施主以后,就不可避免地要在照顾情面之类的事上费功夫。自己完全被人所制约,做什么事都无法自主,只能听人穿鼻、任人摆布了。因此,无论住在何处,如果利养越来越丰富,施主与熟人越来越多,那么立即就要像小虫被木棍儿触碰头部一样急不可待地到其他无人察觉的另一寂静处去。能够将这些欲妙视为怨敌而离开的根本前提,必须要对欲妙有深恶痛绝的强烈厌烦心。相续中尚未生起这样的厌恶心之前,不可一时冲动而离开上师与同修道友的集体。

也有些自我标榜为舍事修行者的人,哪里有上师他们就会去拜访,哪里有寺庙他们都会去朝礼,就这样在一边乞讨一边四处流浪中走完了人生的历程。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这些人也同样称不上是舍事者。

堪称为舍事者的修行人,必须在具备知足少欲功德的基础上深深忆念死亡,也要具有这样的紧迫感:甚至仅仅喝满满的一碗茶都觉得耽搁了太长时间,并且认为自己如此空耗人生实在很不好,于是立刻精进实修,需要有如此迫不及待的心情。相反,经常游手好闲在城市与寺院等各处逛来逛去,一会儿住在这里,一会儿又跑到那里,一会儿吃吃喝喝,一会儿又信口胡说,长期始终就是在这样散漫观光中蹉跎岁月,贻误时机,毫无实义地耗尽人生,而且心里对此没有一丝一毫感受,那还有什么资格声称自己是一位修行人。这些人漂泊不定,沿途乞讨,称他们是果腹充饥的游览朝拜者倒是恰如其分,而与舍事修行人的名称实在有些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太名不副实了。

真正的舍事修行人尽管需要乞食维生,但乞食的方式与前者却截然不同,他们在城乡中化缘到几碗青稞,参着荨麻、大黄而食用,仅仅勉强维持生命不致于死亡便可,稳定地住在寂静圣地踏踏实实地修持。

在自相续没有获得对欲妙毫无贪恋的境界之前若能稳重地住在上师与同参道友的行列中,只是依靠化缘得来的生活物品以及僧众分发的资具维生,无有供养财物的施主,自然也就不必卑躬屈膝地维护他们的情面,对未曾得到的财物不去刻意寻求,也不对已有的财物心不满足了。三毒所生的多种罪恶也自然而然灭尽,所以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平时要外出去化缘也要得到上师的开许,事先心里做好这样的打算:此次外出不能超过十五天,如果化缘到这么多的斋食,就可以解决这几个月的生活问题。如若非要寻找胜过这许多倍的财物不可而外出几个月,那么善法相应也会在这么久的时间里中断。无论得到任何斋食财物,只要能维持身体就可以了。如果无有节制吃得过饱,则诚如经中所说“身体难以养育,且难以满足”。因此应当竭力克制,尽可能依赖于粗衣淡饭,克勤克俭,易养易饱。

?????????????????????????????

菩提心妙宝

?????????????????????????????

未生者当生

??????????????????????????

已生勿退失

??????????????????????????

辗转益增长

随喜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性高
北京白殿疯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mae.com/xmxwgj/1892.html